close

「淡」然處之

濃茶令人苦澀,清茶更覺溫存迴香; 烈酒令人昏醉,溫酒倍覺清朗甘醇; 濃艷的花香令人俗耐,淡雅的芳郁更顯清爽優雅。淡淡的就好,平淡才顯王道,反映了這一年來,台灣人民的心境。
    從二○○八年的極端負面「亂」字,歷經一年的期望與等待,總算醞釀出「盼」字來,今年,台灣人更穩重,心地更平靜,才能讓「淡」字拔得頭籌,引領風騷。這三年的演變,從悲觀走向樂觀,從谷地逐漸攀離黑暗,讓我們看到台灣的真、善、美!
    我更喜歡前幾天廣告教父孫大偉的畢業典禮主題:「有你真好」,彷彿一切都帶領著我們向光明邁進,懂得提攜同伴,感恩身旁的人。其實,「淡」字的核心價值,一如「淡」自本身的水與火,是大自然最原始的元素,也是最與世無爭的生命源頭,其意義更來自於本身的表面意象,就是一切平淡,萬事清淡,凡事恬淡。平淡,讓我們清心寡欲,清淡,讓我們無世俗之勞形,兩者提昇到生命的層次,就是淡然處之: 接受它,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讓心無雜念,天地自然就寬闊。因此,延伸出更多的正面語句,例如天時人和的雲淡風輕,樸實坦然的輕描淡寫,兩袖清風的淡泊名利。
    英國一位科普作家瑞德利,從演化生物學的觀點,寫了>一書,以許多的實例反駁了悲觀的各個論點。我更認為,從亂,到盼,再至淡,就是人民的理性樂觀再現,這是社會進步與安定極端重要的動力,唯有心淡,方能積累能量,看開一切,含苞待放,蓄勢待發。
    凡那比和梅姬,我們走過了; H1N1也在人心惶惶當中經過了; 數十個台灣之光(陳樹菊、林育群、吳寶春、盧彥勳…),讓台灣躍上國際舞台; 諸多的法案,也在千錘百鍊中簽定、修正、通過(ECFA、產創條例、二代健保、兒少保護、反霸凌、性別平等…); 花博仍舊錦簇著台灣之美; 楊淑君也在期待完滿一刻的判決。淡淡地回首,反而覺得台灣人在堅持中,保有定見; 在掙扎中,保有韌性。
    然而,「淡」終究處在心如止水,不起心動念罷了,尚未有積極、衝刺的作為。民國一百年,是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一年,也是歷史性的一刻; 我們期望能有超越「淡」的理想,以入圍三年的「愛」做為穿針引線的功夫,創造不同凡響的一年,也創造有更象徵性的代表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