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界-感動的在地聲音-江蕙
我還是很難相信,在我運動完之後,竟然可以待在健身房半個多鐘頭,只因為隔壁在跑步機上健走的阿伯,正大力放送著江蕙的歌。
記得我還小的時候,江蕙就是父母親口中當紅的歌星,每到工地,就有許多工人,正以江蕙的歌做為襯底音樂; 但祇因為江蕙是走台語路線,加上當時她的髮型、服裝等的關係,讓我們這些國中小生,是看不上眼的,因為有更多新一輩、年輕或者符合我們口味的歌手出道,例如劉德華、郭富城等四大天王、周慧敏、酒井法子,以及稍後期的范曉萱、陳曉東等。
讓我再次對江蕙有「好感」,當屬去年看了一篇關於她的報導。這篇報導,大致的內容是提及她的個人演唱會,許多五六十歲的父母親,甚至阿公阿媽,都競相搶購演唱會門票,這樣的新聞,多麼震撼人心! 因為我想像著,這樣子瘋狂、痴心的行為舉止,其實並不是來自於十幾二十幾歲的年輕人。
搶購門票是其次,最主要的是這篇報導提到了江蕙小時候的故事: 江蕙小時家貧,一邊走唱,還得幫媽媽賣蔥油餅,她看著母親的手,腫著一顆顆被油所燙到的水泡,開始決心要更認真過著走唱生涯,報答母親。這是我在一連串的藝人的新聞當中,除去緋聞,所閱讀到屬於光明面的一則,也確實瞭解到,江蕙的歌聲,能夠如此地深具感情,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人生的經歷,有一部分是來自於母親帶給她的感觸; 也因為台灣有太多類似於江蕙的成長背景的小人物,曾有過刻苦、歷經風霜的年代,更覺得江蕙的歌聲,才是反映人心真實的一面。
繼而,今年十月,江蕙在北中南開了幾場「戲夢人生」演唱會,特別找了費爾做為神秘嘉賓。費爾是誰呢?他是紐西蘭的藝術家,他的兒子曾在九二一大地震當年,到南投登山,卻不幸失聯; 十年後,費爾依稀耳聞兒子在南投現身,便隻身從紐西蘭飛到台灣,手中拿著兒子的照片,在南投一帶,挨家挨戶尋找兒子的身影,但依舊沒有下落,在絕望之餘,便搭著計程車離開,而車上播放的,正是江蕙的歌曲,儘管費爾聽不懂台語歌詞,但江蕙嘹亮、深情的嗓音,仍讓費爾難以忘懷,讚許為他聽過最美的聲音。這樣的故事,也收錄在劉克襄的文學作品>中。
後來,我才輾轉得知,江蕙早在1992和1993年就得過金曲獎最佳專輯和最佳方言女歌手之後,並誓言不再參賽,決定將這個獎項,留給更多的方言女歌手,也因為江蕙成人之美的胸襟,更激勵了許多晚輩; 我更相信,江蕙不只是一個「二姐」的名字,她踏實地代表著台灣、亞洲,甚至是世界。這樣響亮的名稱,就是由、、、、,以及早期的、、等共同打造而成的; 每一首歌,幾乎都是四五年級生耳熟能詳的歌曲,甚至連七八年級生亦能朗朗上口。
我不知道在台灣,是不是還能找得出像江蕙一樣的歌聲,如此地迷人,如此地具有故事性,如此地「老少咸宜」,但我知道,聆聽江蕙音樂的人,都是最有感情,也最有在地情的。
- Dec 29 Wed 2010 12:59
感動的在地聲音-江蕙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