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遺落在太平洋之珠-蘭嶼

位於台東縣的蘭嶼鄉,不只是一個島嶼,更是一處極具遺產潛力的觀光景點。蘭嶼,是僅次於台灣、澎湖的第三大島,因為長年受到海風吹拂、交通因素、以及早期與菲律賓巴丹島往來密切,所以在自然、人文方面,都有著多元的風貌,也富有著神秘的色彩。

    蘭嶼,是為一火山噴發所形成的島,島上有紅頭山,故早期命名為紅頭嶼; 後來,因為島上植蘭花,故更名為「蘭嶼」。蘭嶼面積約四十五平方公里,人口約五千人,分屬四村六部落,其中又以野銀部落最富盛名,因為當地擁有最具自然與人文特色的地下屋。

    地下屋,顧名思義,即為建築在地下的房屋。地方屋主要分為三個獨立的建築:主屋、工作室、涼亭,也是構成一戶的條件。或許您會有個疑問:既然地下屋蓋在地平面下,會不會悶熱或積水呢?其實地下屋歷經了達悟族人(今更名為雅美族)人的智慧結晶,蓋出來的房屋不但通風、排水良好,更有冬暖夏涼的宜人條件。當然,在炎熱的夏日裡,地下屋前仍蓋有涼亭可供乘涼。

    除了地下屋的人文建築外,蘭嶼的拼板舟亦遠近馳名。拼板舟,俗稱獨木舟,大約可容納一到十人乘坐; 在蘭嶼的觀念裡,只有男性可下船捕魚,女性不但不能乘船,在造船的時候,亦不可參加; 值得一提的是,在拼板舟上的圖騰,有一個類似「眼睛」的東西,有一說是祖先的靈魂所在,有一說則認為具有指引船隻前進的作用。

    蘭嶼的祭典眾多,舉凡飛魚祭、髮祭、新月祭、小船祭等,其中又以飛魚祭最隆重。飛魚祭在每年的三到六月間舉行,許多男子身穿丁字褲、頭戴銀盔,期待祭典的到來。

    特有的人文風貌,讓蘭嶼成了許多文史工作者爭相造訪、研究的地方,也因為人文氣息濃厚,孕育了許多在地作家,如夏曼藍波安。

    提到蘭嶼,也當然少不了自然景觀。蘭嶼的特殊景點,均座落於環島公路兩側,其中又以「奇岩怪石」聞名。因為蘭嶼四面環海,海蝕、海積風化作用盛行,形成了龍頭岩、軍艦岩、玉女岩、雙獅岩等。也因為潮流與海岸地形的因素,讓飛魚在每年的春夏季之交,成了最特殊的海洋視覺意象; 山羊、豬、雞、狗散布在岩壁、馬路上,成了名副其實的「街頭紅綠燈」; 蘭嶼鳳蝶、椰子蟹、蘭嶼角鴞,則在夜間,成了點綴黑暗的寵兒; 然而,也因為蘭嶼到了夜間,萬籟俱寂,燈光照明設備不夠充足,常導致許多無辜的小生命,命喪於輪下。

    蘭嶼的在地食材,也別具風味; 蘭嶼早期的主食,以「地瓜」為主,特別的是,蘭嶼的地瓜呈「棒球形」,又大又圓又Q,偶爾也會搭配飛魚乾來吃; 蘭嶼的野菜非常清脆,非常適合盛夏時期,涼拌入口; 而暢銷書蘭嶼下起了芋頭魚>也透露了「芋頭」是蘭嶼的另一主食; 以及男人魚、女人魚、海鮮貝類,都值得品嚐。

    蘭嶼,像是被遺落在太平洋的小島,要造訪蘭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天候的關係,導致飛機、船的航班不固定; 然而,小小的島,卻充滿著大大的滿足,不但適合觀光,更是台灣少見具有文化資源與生態保育兼具的景點; 不妨利用短暫假期,到蘭嶼慢活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