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了避免低分上大學,教育部訂定高中畢業成績門檻,若未達到標準,恐難參加學測。對於此政策,筆者肯定教育部的用心,也確信對高中生學科能力的提昇,有絕對的助益,但「不能參加學測」,恐怕是「太超過了」。
在目前的高中考試中,若有不及格的科目,多以補考、補修、留級的方式來解決,最終的目的也是讓學生可以確實補救不理想的科目,以因應大考。若說因為有主科不及格而剝奪其升學考試的權利,筆者認為太嚴重了; 建議教育部可規定此類的學生不宜參加推薦或是申請入學; 而一味地「威脅」其不能參加學測,恐怕會適得其反。
在講求多元智慧的環境下,有些學生在副科的表現的確會比主科好,某些大學科系也不完全著重在主科加權或以主科為錄取門檻。大多數的藝術相關科系,大多看術科成績,「只要學科不太離,就可以了」。
許多人認為國英數沒學好,大學必然讀不下去,或是大量浪費教育資源,這種顧忌基本上是正確的。 其實以我過來人的經驗,發現高中國文不好,也可以唸大學的文字學、語言學、書法學,畢竟那是分屬不同領域的細目; 而高中英文不好,也可以選讀其他外文; 高中數學不好,更可以進大學選讀趣味數學、生活數學…。大學的確有專精的國英數,但是並沒有規定所有學生得必修那些。筆者更認為,少數的「低分」上大學,有一部分是學生故意或缺考所造成的,實不應放大來看; 而若真的要求那些「低分」者再去重修,恐怕只是浪費資源,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想唸書或唸不懂,不如輔導他們轉進技職體系或是提早就業。
以學生的成績做畢業升學考的依據,似乎也有欠公平; 有些老師「故意」想考倒學生或讓某些學生成績很難看以突顯老師出題的「高竿」; 有些學校考題偏難。在教育評量上,有所謂標準參照與常模參照; 前則是達到標準即可,後者是要和其他同儕做比較; 這都會影響學生的畢業成績。而教師教學是否得宜?教師對學生的愛惡?學風與班風等,其實也會影響學生的成績。
當初因為廣設大學,才導致低分群也進得了大學,進而產生「脫垮國力」之言; 事實上,應該是政府要為錯誤的政策負責,而非將過錯轉嫁在高中生身上。就如同這幾年的流浪教師,流浪教師何錯之有?實際上是教師培育政策的錯亂。所以,這次的不准考學測,其實就是拿成績不好的高中生來「宰割」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