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育部有意將英語教學向下延伸至小一,筆者想提出個人看法。
若以每週一節來進行,對於英語的成效是否有助益?若要增加至二節,是否需顧慮到壓縮其他課程的問題?在大腦科學的研究報告中曾經指出,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其語言功能區尚未完全發展,所以口語、書寫、分辨符號常會有一些問題,若真的實施英語課後,可能會讓注音符號(國語)、漢羅拼音(鄉土語)、英文字母或是音標(英語)產生混淆,反而不利於往後語言的學習。
    從師資面來看,曾風靡一時的霸凌事件,教育部也有意在三年內增置輔導老師近千位,如今,面對小一英語教學,勢必又得增加更多專業的英語教師,試問,經費真的足夠嗎?會不會挖東牆補西牆,反而造成其他教育資源的匱乏?師培機構的英語準教師夠嗎?若是任由校內「有意願、有興趣」,但「沒專業,沒證照」的老師來教學,品質是否有把握呢?
    其實,新北市活化教學也落實一學期多了,我們似乎沒有看到相關的數據,顯示英語教學的成效如何。筆者建議,在小一、小二的階段,若真的要紮根英語,應該以遊戲、活潑的教學方式,沒有紙筆評量,少背單字; 或是配合現有的英語村,以參訪的方式,寓教於樂。學校也可以配合節慶,特別是屬於國外的節日(母親節、復活節、萬聖節、聖誕節),輔以英語歌謠、英語廣播、英語話劇,營造英語教學的環境,也許可以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接觸英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