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會考寫作評析--面對未來,我應該具備的能力

 

審題--說理型題目

今年的會考寫作題目-「面對未來,我應該具備的能力」,對許多考生而言,應是不易發揮的題目。以往的作文,傾向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如:可貴的合作經驗、在成長中我逐漸明白的一件事、常常,我想起那雙手…,亦即是以往可以有記敘、抒情的寫作文體,而今年則以論理的成份居多。這次的題目,讓學生必須有宏觀的視野、理性的思辨、審慎的分析與說服的理由,四者交融,方能取得高分。

    題目前半為「面對未來」,因此考生應寫出「未來」的時間點,當然必須提出過去、現在的時間立場,來證明未來的可行性; 可以是過去的不足,以期求未來更圓融,可以是此刻已達到水平,希冀未來繼續保有此種態度,所以,「時間性」是不可或缺的下筆點。題目後半段為「我應該具備的能力」,亦即需提出為什麼要具備、如何具備、具備之後的好處; 而能力的範疇很廣,可以是具體的能力,如閱讀的能力、資訊的能力、語言的能力,或是抽象的,如包容的能力、勇敢的能力、鑑賞的能力; 可以提出一種能力,深入著墨,也可以提出二到三項能力,分述內容。

 

掌握社會趨勢,培養能力

    在這個資訊充斥的環境下,考生只要多留意新聞,應該都可以知道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具備哪些能力?舉凡,「草莓族世代,需具備抗壓的能力」、「3C科技日新月異,需培養資訊的能力」、「社會瞬息萬變,需具備掌握時代脈動的能力」、「人際關係的塑造,需具備主動積極、團結合作、誠懇的能力」、「社會分工細膩,需具備專業的能力」、「全球化的來臨,需具備語言、觀察、分析的能力」、「華語文當道,需具備閱讀寫作的能力」、「未來社會需要各式人才,需有負責、通才、肯吃苦的能力」、「少子化的來臨,需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社會日漸多元,需具備包容的能力」…等。只要是能增進自己知能,提昇生命境界,迎向未來挑戰的價值觀,都可以視為自己可以具備的能力。

 

校園觀察,社會延伸

    在校園中,學生可能常常會遇到題目不會解,因此必須培養主動解決疑難雜症的能力,因為未來的挑戰,有更多的未知數,如果沒有問題解決的能力,何來迎接挑戰呢?又如在校園中,有時會和同學起衝突,乃至未來步入社會,可能會有更多紛歧的意見等著我們去接納、去傾聽,如果沒有學習包容的能力,又如何面對未來呢?又如節能減碳的活動,在每個學校都已落實,如果沒有養成關心環保議題的能力,如何讓我們未來的家園更美好呢?因此,面對未來,可以從自己的校園生活談起,再拓展到社會的層面,逐步推衍,提出論證,相信一定可以說服他人。

新聞面向,建構能力

 就以這陣子的新聞事件為例,也在在說明了「能力」的重要。太陽花的學運事件,除了政治的面向,其實也讓考生可以針對一個事件,想想其來龍去脈,對台灣未來、個人未來的影響,進而提出「批判、明辨是非、說道理的能力」; 又如洪仲丘案,考生可以從事件中想到「正義、勇氣、防衛自我的能力」; 又如南非總統曼德拉雖已過世,但他留下的典範,讓我們看到「包容、平等無私的能力」,也因此至今仍能讓人津津樂道; 南韓歲月號沈船,讓學生思考未來若遇到意外,需具備「逃生、隨機應變的能力」; 看到許多螢光幕前的名人,能夠走出自己的路,與大家應對自如,自然就必須具備「說話、幽默、四兩撥千斤的能力」; 而看到許多人,默默地耕耘,自然而然就聯想到「腳踏實地、謙虛樸質的能力」; 許多政治人物、明星能接納不同的意見,就必須具備「寬宏大量、兼容並蓄」的能力; 而臉書創辦人祖克柏能風靡全球,自然就是一種「創新、語言、洞燭機先的能力」。因此,面對未來,面對不同的領域與方向,考生必須要有不同的能力。

 

未來,不可預知的未來與能力

    考生還必須寫出如何培養這些能力,可以是自學的,可以是長期積累培養的,可以是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 考生也必須擁有寬闊的視野,分析現在的社會情況與未來的趨勢; 十年後的未來和三十年後的未來絕對大相逕庭,而考生在十年後,將進入職場,開創嶄新的人生,這些能力,豈能不好好培養,好好思索?

    在書寫時,考生可以加進一些創造力,畢竟,「未來」會如何呈現,吾人未必可以預測; 因為,未來也許大家出門就會有空中巴士在馳騁; 也許未來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定的閱讀量才有辦法進行某些事; 也許未來不再有書面課本、不再有小轎車; 也許未來智慧型手機會有投影的功能,也許未來透過電腦就能領錢…; 而這些「未來」,考生是否能寫出相對應的「能力」?

    面對未來,其實是一個很有開創性與想像力的,而具備的能力,又是一個充滿理性與說服力的; 當這兩者結合時,考驗學生的,不單只是生活的經驗、書寫的層次,而是對未來的憧憬與對自身能力的覺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