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猴戲

 

連日來,陰雨霏霏,難得在週末午后偷了一些晴日,恰逢手邊事務也多半完成,朋友南下高雄,我們便相約前往西子灣、柴山一帶遛達。西子灣的夕照煞是有名,一輛輛的遊覽車輛,便是旅行團爭相從各地特別來觀景的; 其餘的單車族、機車族,便是挑戰柴山前的暖身,不然就是下山之後的心靈沈澱; 總之,數以百篇與西子灣相關的文學作品,更是騷人墨客歌詠山海的最佳印證。

    而遙望西灣,居高臨下的柴山,也是映照西灣之美的有功代表,柴山高度約三百多公尺,不高不低,不卑不亢,吸引著許多市民朋友到此舒展筋骨; 不過,除了山海之外,我倒認為,如同張潮所說的,「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當然,「柴山不可以無猴」! 確實,柴山不可以無猴!

    柴山的彌猴大致分為二區,一區位在真正的壽山內,也就是大多數的登山客從龍泉寺入口處進山,約莫十分鐘,即可瞥見整群的猴子,或坐或站,或走或跳,覬覦著每一位登山客的背包。另一區位於最西邊的柴山大道上,範圍大致在中山大學海科院外的一處停車平台。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 前者在山區內,造訪的登山客頗具自然生態與平衡保育理念,所以不會輕易,或者完全不會餵食彌猴,人與猴間的互動,幾近於零,只求和平相處; 後者位於柴山大道旁,正好是釀酒品茗、划拳銷愁的地段,所以遊客眾多,觀光產業頗為盛行,所以儘管大家都知道餵食彌猴是不好的行為,但因為有趣,遊客群集,一窩蜂搶著餵食,這樣的情況便越演越烈,餵食的行為也隨著人氣而越來越旺,越來越複雜。

    如果撇開罰則與生態觀念不談,餵食彌猴確實是樂事之一。位在海科院外的彌猴區,至少五十隻以上,全都在路旁群聚,幾近於每位遊客都可認領一隻。有些在路旁的樹上,有些在路旁的石塊間,完全不怕生,像極了一群由人類飼養的寵物一般。它們的模樣可愛極了,毛茸茸的皮膚,紅通通的屁股,有的母猴一次環抱著二隻小猴子,這兩隻便不停地吮吸母奶,一邊吸,一邊探頭窺探外頭的世界; 有些不停地戲弄母猴媽媽的肚臍,將乳頭拉長著把玩,逗得遊客哈哈大笑。

    有的彌猴不停地在路旁漫走、行乞,撿拾民眾的點心,或者一些吃剩的小碎屑,用手抓起便往嘴裡塞,然後繼續行吟遊走,瞪大著眼,準備進行第二回合的打游擊。有的猴子在樹上彈跳,表演飛簷走壁之功,頗有武俠人物的英勇姿態; 有的猴子極有心機,看見食物時裝作視若無睹,無動於衷,可,看見遊客丟拾的果食時,卻一馬當先地三步併做二步,瞄準、衝上、捕捉; 有的猴子極為自私,雙手緊握著食物不放,同伴經過,也毫無分給同伴的意願; 甚至還有猴子眼紅,心生妒忌,看到同伴藏有存糧,心有不甘,便放聲喊叫,示威警告,你爭我奪,爾虞我詐。

    我們立在路旁,便隨著猴子上演的戲碼,有了不同的心境感受。與其說在看猴戲,更真切地說,應該在閱讀彌猴吧!閱讀一種由彌猴所組成的社會與流露出的猴性。

    原來,在猴群當中,有一隻「山大王」--那便是猴王,體型碩大,比一般正常彌猴約大二、三倍,比剛出生的小彌猴也約有十倍大小。如果以一般人類的家庭來說,父母親有了食物,一定會分給孩子吃,再不然也會詢問孩子的意願。但是,在猴子組成的世界裡,至少在吃的方面,完完全全不是這碼事。

    當猴王現身時,我看見的是,所有的小猴、中猴、大猴,全都退居到猴王之後; 當民眾丟擲食物時,猴王必定拔得頭籌; 當其他猴子看到地上有食物時,也必須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注意是否有猴王在旁,或者是否有大隻的猴子準備撲前而來。而當民眾刻意將零食分給猴王以外的彌猴時,便會發生兩種情況: 第一種乃是一群彌猴會為了食物而大打出手,競相追逐,發出一陣咬牙切齒之氣聲,瞥見猴王隨即逃之夭夭; 第二種情況,便是小猴得先躲避猴王或是體型較龐大的猴子的眼神,想撿拾食物卻又擔心深受其害,於是小猴子張著大眼,圓滾滾的,毛手毛腳又若伸若縮地巴望著眼前的美味,流著口水乾瞪眼。

    還有一幕貪婪的畫面,也真令路人不勝噓唏。猴王注意到了一位遊客攜帶餅乾,便自大石塊上一躍而下,面目猙獰,連跳帶飛地俯衝奔向遊客,迅速敏捷,身手俐落,伸出老練的拳掌,瞬間搶奪遊客手上的餅乾,轉身,又閃回到原先的聚集地。

    猴王早已在弱肉強食又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酒足飯飽了; 它搶奪完那包餅乾之後,便兀自在自己的特有領域上啃了起來,儘管肚子已發脹了,吞嚥的速度愈來愈緩慢,最後終於倚靠在石塊上,可是,更重要的是,猴王竟然罷佔著那包餅乾,絲毫不想分給其他的猴子! 因為是猴王的關係,威震猴群,更別提有哪隻不怕死的猴子敢親近他,充其量,只能在石塊下等待,圍繞在猴王身下,撿拾有如燒餅掉下的芝麻粒,或者餅乾破碎所落下的細微殘屑。

    猴王真的飽了,牠不動如山地,懶洋洋地放開鬆弛的四肢,攤在陽光下,縱使遊客再繼續餵食其他的彌猴,猴王依舊以眼神示威著:「你敢吃的話,待會兒回樹林你就知道了…」,於是,地下的零食越來越多,越疊越高,恍若美食曾在此打翻似的,逐漸鋪成了一條零嘴大道; 猴王沒有食慾了,其他小猴子正對著地下的山珍海味蠢蠢欲動,望食興嘆。猴王起身散步,在零食鋪陳的小路上,ㄔ亍而行,沒有撿拾,沒有閃躲,沒有知覺,徒留下一陣令人不寒而慄的氛圍。

    究竟猴王握有怎樣的權力呢?在短暫的邂逅中,很難去瞭解猴王從早到晚,從動態到靜態的活動,如何去使喚、指揮、命令這些猴群; 但在享受食物的時候,也約略得知一二。原來,猴王就像警察一樣,猴子們就像犯人一樣,猴王一出現,猴子們就祇能自求多福,乖乖就範,讓猴王頤指氣使; 沒有妥協,沒有寬讓。

    也難怪柴山附近的居民,特別討厭猴子,尤其是大隻的猴王。猴王三不五十會帶領小猴子到民宅,搶奪食物,或到民眾菜園掠取蔬果,有些頑皮的猴子,還會聰明到開冰箱、掀背包,假若毫無收穫,便在家裡任意大小便、拔雞毛、玩小狗,種種的「不肖行為」,都讓民眾恨得牙癢癢的; 更令人嗤之以鼻的,在於猴群們還會傷害民眾,以張牙五爪之霸氣,恐嚇居民,抓傷學生。但遺憾的事,台灣彌猴屬保育類動物,不得捕殺、虐待,只得任由他們進行一場又一場的浩劫。

    不過,猴子也絕非祇剩霸氣凌人與楚楚可憐; 有的猴子儼然是個稱職的父母親,將幼猴挽在懷裡,深怕受到威脅; 有的猴子接完糧食後,不斷對著遊客放電,含情脈脈的眼神,似乎是在行一種特有的禮儀; 有的猴子溫文儒雅地在一旁等待,等待換來更多的珍饈。我在一旁觀賞這齣戲碼,「文猴」和「武猴」是當然演員,牠們共同交織成一部亦動亦靜,亦鐵漢亦柔情的情節; 一個半小時的劇情,餵飽了猴群,也滿足了人群。混雜的觀眾,逐漸在夜色中,一哄而散,猴群也各自奔回山林。

    猴群仍在嘀咕,竊竊私語著令人食指大動的下午茶; 猴王持續維護著山林的秩序,只留下一片寂靜,一顆顆張大著、望穿秋水的眼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