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飛上天--爭與讓

相信各位應該有聽過一則寓言故事: 一隻鳥龜住在池塘裡,他一直很想離開池塘,甚至想像鳥兒一樣飛到高處走走,無奈,他沿著池塘的邊緣,一步一步慢慢爬,始終爬不出來; 恰巧,這時飛來了二隻鳥,烏龜向小鳥說:「小鳥,你能不能帶我到天上飛?」小鳥說「你又沒有翅膀,怎麼飛?」烏龜說,我只要摘下一根蘆葦,一隻鳥銜住這端,另一隻鳥咬住那端,我抓住中間就可以了。」就這樣,小鳥答應了,烏龜就真的可以飛上天,看看底下的世界了。」地上的人們看到時,紛紛讚許小鳥的智慧,沒想到烏龜逞一時口舌,插嘴說:「這才是我想的呢!」接著,烏龜就摔回地上了。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呢?很實際的,我們在生活中,就是喜歡「爭是非」,我們從小到大,爭考試成績、爭公門職缺、爭業績、爭老公老婆,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就算「爭贏」了,有沒有什麼好處?聰明的人是爭一生,而不是爭一時,人生是很長遠的,是看終點而不是看中途; 就像故事中的那隻烏龜一樣,爭得了一時,但還沒到終點就被拋了下來。

    什麼時候會爭呢?羅家倫先生在<運動家的風度>一文中提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在運動場上,我們要爭、要盡力,但是得公開,光明正大的爭勝利,而不是耍小動作,故意推擠碰撞對方; 喜歡下象棋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棋上面會寫著「楚河漢界」、「棋手無回大丈夫,觀棋不語真君子」。楚漢相爭的局面,爭的就是王位,每到兩軍經過之處,必然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西楚霸王項羽和漢高祖劉邦的故事至今也一直為人所頌道; 而在棋局中,爭的就是風度與智慧,敵我雙方間有一定的棋盤準則,誰也不能偷吃步。

    當然也有一些負面的情況出現:比方說,在停車格一位難求時,停車偶爾會為了爭搶而發生口角衝突; 或是大排長龍時有人插隊,就爭得面紅耳赤; 或產品促銷大降價時,買家一窩蜂地到會場,搶到的樂不可支,搶不到的落狠話,只為了爭相買到便宜貨; 又或是電影、球賽散場後,爭看誰能先走出去…。

    「爭」的反義便是「讓」,「爭」未必是不好的,但合理的「爭」往往可以給人進取、再向前一步的動力; 而「讓」大體而言總是正面的,如禮讓、謙讓、退讓等。就像黑羊白羊過獨木舟的故事,如果雙方都能退讓回原點,不就能夠彼此都過橋了嗎?歷史上的孔融讓梨,就是友愛與謙讓最好的例子; 在街道上,也會瞥見「讓」的告示牌,為的就是提醒用路人能夠禮讓行人、禮讓大小車; 面對不合理、窘境時,偶爾也得學會退讓,以明哲保身,就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但是過度的「讓」又往往給對方不好的易,甚至給人懦弱的感覺。打棒球時,不斷地讓對方,讓人有放水、打假球的懷疑; 明明自己很有能力,卻一直把大位留給其他人,這樣子的過份謙讓,也往往給人不好的象,正所謂「過度的謙虛,實則虛偽」。

    爭與讓,立在翹翹板的兩端,它們固然分屬在相反的局面; 然而,同一個事件,有時需要積極去爭,有時需要謙卑地去讓,有時是先爭後讓(先兵後禮)、有時是先讓後爭(先禮後兵)。尤其在做人際間的抉擇時,更需要透過智慧與經驗,才能拿捏得宜,運籌帷。在現代的功利社會當中,太多的爭與太少的讓,導致社會脫序與不和諧,唯有透過理性的思維與判斷,才能將事情調理恰如其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