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幾年來,政府與民間機構大力推行閱讀運動,成效有目共睹,至少在中小學閱讀教育的區塊,成效卓著; 不過,反倒是成人閱讀的比例,卻遠低於孩童,也在於全世界閱讀平均值之下,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反差呢?

    筆者著手的論文,即鎖定於閱讀與寫作,大致得到幾點關鍵原因:首先,即是現今社會的休閒方式非常多元,舉凡電腦、電視、廣播,甚至因為交通便利,旅遊、逛街,就可以打發一天的時間,也因為資訊暢通的因素,讓電子書、網路閱讀、手機閱讀取代了實體書本的可能。

其次,便是「閱讀」對於成年人,或者對於有穩定工作者而言,已經成了「非必要性」的任務; 也就是說,中小學生閱讀是為了考試,大學生、研究生閱讀是為了報告與研究所需; 但大人閱讀,並不會有加薪或有助於升遷,所以閱讀對於大人們來說,才會淪為可有可無的一部分。

    再者,研究報告指出大人看書、買書的比例很低,其實,依照廣泛閱讀的定義而言,閱讀並不侷於「實體書」,而應擴及報紙、雜誌,甚至是影像、歌詞、圖片。就經濟面而言,三十天份的報紙價格約相當於一本書,那麼,買書的人自然而然就降低,另,許多實體書本均可在部分網站下載全文電子檔,或於圖書館借閱,買書的風氣當然就不盛了; 因此,閱讀風氣並不完全以閱讀所花費的金額來論定。

    不過,筆者倒是建議政府可以朝幾個面向來提昇閱讀的質量,建立書香社會:一、多辦讀書會與閱讀講座: 目前相關活動多存在於大城市,但台灣有上百個「鄉鎮」,這些都是缺乏閱讀交流平台的。二、閱讀寫作競賽:目前這類競賽多以中小學或大專生為主,社會人士的比例並不高。三、圖書館的新書採購應減少繁複流程,否則新書上架後都已經半年後的時間了。四、送書活動: 許多活動都是送家電品、生活用品,其實考慮贈書或許是另一考量,但在閱讀風氣尚未形成之前,贈書也許無法吸引民眾。五、近年來,節能減碳、多運動已經是耳熟能詳的口號了,不如認真思考如何讓閱讀也真正走入家庭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