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認為,基測的題目過多,考試時間只有七十分鐘, 平均二分鐘就得算完一題,簡直就是折磨孩子; 於是,有部分家長建議,應該減少題目或是延長考試時間, 才能測出程度。心測中心則表示,如果數學題目減少, 將可能測不出核心觀念,導致信度降低。對此, 筆者想提出個人看法。

    我在學校服務,每當數學小考的時候,總會有二種不同的考試類型: 第一種是全部都為課內題型,只要有唸過、有算過, 不要粗心就可以考高分,如加減乘除的四則基本運算、單位換算、 分數小數計算…等,這種題目,是較死板的基本題,我就會出得多, 主要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測驗學生的「速度、精熟度與正確性」; 另一種考題,雖然也是出自課內,但是需動點腦袋,加以思考, 連結以往學過的舊經驗,例如速率與時間的問題、體積的立體概念… 等,這種題目,主要就是測驗「理解力」,因為需要思考與想像, 所以題目自然不宜太多。

    而目前的基測,故名思義就是「基本能力測驗」,既然是基本能力, 就不應該有過多靈活、變化的題目,也就是說, 題目難易度應該普羅於所有的國中生,所以,在國中三年的課程裡, 只要學得不要太差,應該都要能讓學生在基測的七十分鐘內, 完成所有題目,這樣才符合考試的宗旨。

    而另一種針對中上程度所設計的奧林匹克或各式各樣的數學甄選考試 ,講求的是就「理解力」與「靈活度」,題目自然不宜過多, 但必須能確實測驗出學生的觀念、邏輯、演繹、歸納等能力。

    很顯然的,這二種考試的走向是完全不同的,筆者倒是認為, 基測應該傾向大部分的「精熟」與少部分的「活用」, 畢竟這是九年義務教育後的檢驗考試, 而非菁英主義之下的考試對象,不宜太難而打倒一堆孩子, 造成孩子從此害怕數學; 若真的要提高數學能力,等到孩子未來真的對數理方面有興趣, 再去讓他們申論數學的題目、推理一些數學概念,其實也不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