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安全與親師生三角--談友善校園
校園事件一直都是校園中常面臨的狀況,尤其牽扯到安全,更是教育人員常措手不及又難以解決的問題。校園事件,最常被教育人員所提及的,根據統計資料,舉凡學童遊戲安全、教師管教問題、學校建物設備穩固、不明人士出入、學生自殘與校園霸凌,都是居高不下的。站在教育部積極提倡「友善校園」的政策之下,「校園」的確應該達到「完全友善」,但是種種的不測與人為因素,常導致完美的政策僅能達到「盡量」友善。
「友善校園」,顧名思義,是要建立起一個師生友愛、和善的校園,讓教師與學生能安全無虞地沐浴在美善的教學場域裡。但是,就一個校園組成分子來看,若僅是將「師生關係」做為單一考量,確實猶如管中窺豹般地看待友善校園; 筆者想就近日來的校園新聞事件來談校園各項硬體設備、校園規劃、校園監控等方面,再輔以親師生三角關係與學校人員的安全訓練,以期在多方面的考量下,建構出一個有前瞻、有靈魂的校園,也方能厚植友善校園的根基。
(一) 校園動線規劃:前陣子彰化某學童在校園內遭車子撞倒的事件,除了突顯校園大門的把關動作不夠確實外,同時也突顯了校園的動線規劃出了問題。大門警衛室的工作除了禁止讓不明人士進入校園外,另一個工作即是嚴格把關上學時間的車輛進入; 校地有限,要在校園中開闢一條雙向道幾乎不可能,因此往往一輛車經過時,學生就幾乎沒有走路的空間了。若是不得已汽車需駛入教學區,則應盡量利用上課時間,或是在車輛與學童容易出現的地點加派人力,以防制學生與車輛相撞。此外,校園的路線規劃也應盡量採單行、單一,避免雙向、交叉,以免學童難以掌握車子的來向。
(二) 定期檢驗校園設備:學校有一些老舊的設施,應該定期檢查並更新。學校遊戲器材歷經風吹日晒雨淋與人為的破壞,常造成螺絲鬆落、鐵架腐蝕、木板脫落或是繩索斷裂,萬一學生不小心使用到這種器材時,將容易造成潛在的安全問題。因此,學校的各類設施、器材應該通過安全檢測,並隨時清查、記錄損毀情形。
(三) 建物規劃:桃園曾發生某國中模仿網路短片,在走廊牆上玩起「吊掛金鉤」,不幸從五樓跌落。除了學生本身行為不當外,走廊圍牆也應建置較高的高度,並加上安全護欄; 而且可在走廊外懸掛童軍繩網。另外,有些教室門的設計,剛好位於轉角,學生只要轉個彎,或是從樓梯衝上來,都容易撞到; 有些學校的走廊過窄,擺了掃具和餐桶就幾乎容不下走道了。日前鳳山某國中建築剛落成時,許多人士在批評其色彩不搭,筆者卻認為,與其談論色調,倒不如從內部結構來探討其整體規劃是否完善、安全。其餘如樓梯的高度、坡度、地板的止滑效果、玻璃門窗的穩固、教室用電負荷量、洗手台與走廊的位置配置、各棟建物的規劃…,這些都是需要多加考慮的。
(四) 校園內外的監控:日前寒假時,彰化某國小早上訓練球隊,有一名學生提早到校卻慘遭不明人士砍傷。目前的學校大門,多由警衛、替代役、義工家長來看守; 有些礙於經費,則乾脆將學校大門深鎖,有校外人士來訪,一律按領告知; 有些學校索性大門永遠敞開,任由不明人士隨意進入。不論是何種方式,有人守著總比無人看顧來得安全。但問題是:替代役、義工家長這一類的看雇人,是否真的有能力做好校園安全的工作?或是真正遇到問題時,能像警察一樣執行任務、運用公權力?另一方面,筆者認為,校園中應裝設「有用的」監視器,而且需要定時存影、檢修; 不僅在校內,在校園圍牆外,或是附近的社區,也應該設立警民連線,一旦孩童出校發生危險,可以隨時與警方連繫,建立起「無縫連線」,目前在校外,有所謂的導護商家,即是類似的作法。
要建立一個友善校園應該從校園中常接觸到的環境著手,讓孩子感受到校園裡的每一項設施都是可以安心使用的。除此之外,校園中,教職員工生的「人際交流」也是建構友善校園不可或缺的一環。茲就教師、學生、家長三方面來討論。
(一) 行政教師:常聽聞行政配合教學,教學配合行政。行政人員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在幕後規劃符合學校願景的目標、落實待發展的政策、配合教局行政命令等工作,再將這些交由第一線的教師實施。常可見某些行政人員態度不佳,導致師生均受其影響,倒頭來,不但弄糟了團隊士氣,也很難將事情做到完美。每個人都希望在一個友善、和諧的氣氛下行事,也唯有行政人員抱著為全校師生服務的心態,才能促進友善校園的落實。
(二) 一般教師:教師常面臨龐大的壓力,自身的情緒容易受學生的表現而左右不定。一個善於表達情緒的教師,除了會在愉悅時與學生分享,也會在不快樂時與學生分擔; 或是在生氣時,找同事抒解情緒,絕對不會將所有怒氣統統加諸於學生身上。教師也應該經常找抒壓的管道,或培養身心靈放鬆的方式; 讓教師上課帶著笑容,感染上課的氛圍。
(三) 學生:美國某學院發生史上最嚴重的校園槍殺案,人心惶惶; 所幸台灣的槍枝管制得已,才不致造成校園槍枝問題。在我們的校園中,常見不和諧的情事諸如校園霸凌、報復、恐嚇、逃學等。站在教育的立場,學生因為不懂事,所以我們要教他們,更要告訴他們某些事情的嚴重性,讓學生提早熟悉社會的行為模式與法律約束。
(四) 家長:近來家長的聲音逐漸在校園中發酵,也因為有家長的參與,才能廣納更多不同的建言。但是,一旦家長介入校園,或是進入教室干涉過多,不但影響學校行事運作,也侵犯到教師的專業自主。以個人的經驗而言,有些關心子女的家長,常會不定時到班級或是以電話和老師對口,也會經常給予班上協助,替班上舉辦各種活動,並積極詢問老師是否有任何需要幫忙的地方,諸如此類…。相對的,有些家長則會在背後不停地諷刺老師,在學生面前奚落老師的不是,以藉此降低老師在學生眼中的尊嚴與信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唯有家長在教室裡扮演起正向的角色,師生才能共同感受到友善與熱忱。
校園中的各類事件層出不窮,不勝枚舉。如某國中對其導師的嚴格管教心生不滿,憤而在老師的水杯裡加入粉筆灰和瀉藥; 又如學校警衛人員一時疏忽,誤關鐵門而夾傷學童; 教師因一時氣憤而鞭打學生、逼學生吞下粉筆; 學生因為上學遲到,而遭至老師令其在校園大門寫悔過書…。
為了達到友善校園的目標 我們尋求許多方式,去改善校園中的對立與緊張情形,也改採更多尊重、包容的方式接納種種的不滿與衝突; 我們思考更多的解決策略,去化解校園中的兩性問題,也聆聽更多紛歧與可行的聲音,積極建構兩性平權。友善校園不應該只是一個被喊得震天價響的口號,它應該是一個完全融入於校園中的可行政策,讓孩子在學校中不自覺地耳濡目染,浸淫其中; 當孩子能感受到友善的價值時,也能夠發揮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人,像同心園般不斷擴散、再擴散,這不就是我們教育的最高境界與情操嗎?
參考資料: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民93) 國小兒童校園霸凌現象調查報告
友善校園聯盟(2004)。友善校園宣言-友善校園的訴求
陳寶山(民86)。校園意外事件和校園安全。教育資料與研究。14,21-28。
- May 03 Thu 2007 14:16
校園安全與親師生三角--談友善校園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