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
一片青翠的曠野上,常看到幾個騃童在草地上奔跑,旁邊偶爾點綴著幾隻牛隻羊群。不時抬頭仰望碧海藍天,又瞥見幾片箏葉在空氣中飄動,像是一些野放的心,暫時脫離了束縛,找到了自由。
以前家裡附近的建物還沒有逐一蓋起的時候,常有一些野孩子到空地上放放風箏,我就在旁邊陪狗狗散步。那時候不流行在市面上買風箏,因為當時的經濟情況還不夠充裕,風箏的樣式也不多,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用圖畫紙、玻璃紙、燒柴剩下的木棍、麻繩、米粒(黏膠)做為材料,再結合創意,自製特有的風箏。
小孩子每每看到一大群風箏在空中舞動,往往有說不出的興奮,尤其看到自己的風箏飛得又高又遠的時候,常樂得尖叫聲連連。那時候的電線很多又很雜,如果孩子一不小心,就會把風箏卡在上面; 最累人的是,家人必須爬上四、五層樓,再用長竹竿想辦法把它解下來,一不小心,竹竿子還會掉下來砸到孩子,但看在一群同伴在玩的份上,孩子也不會這麼被敲到就哭了出來。
慢慢長大之後,童年的風箏也慢慢地在記憶中消失。直到現在孩子都上了高中、大學,才想到風箏其實有著更深層的意義。怎麼說呢?箏葉象徵著孩子,我們就像拉住線的人,而那條細線就像孩子與我們之間的依附關係。我們希望孩子飛得高飛得遠,於是我們不停地放線,但終究不放心地讓他們獨立遠走高飛。
當我們用力抓住孩子的心時,卻又擔心這條線會被繃緊、再繃緊,直到斷掉,因而在子女的面前,形成一種緊張的局面。如果一個不小心,風箏被風吹得搖擺不定時,我們開始擔心風箏是否能平順地收回; 就像子女在外頭受到過多的誘惑時,是否能夠安然地走回家裡的避風港?
曾經我有一個學生,他在童詩創作裡,寫下一首,讓我有深切的感動:「風箏說/如果爸爸不拉住我/我會飛得更高/更高/飛得更高。/爸爸/聽見了/就把手/鬆/開。/風箏/飄哇飄哇/落/到地上了。」這是孩子最天真的童言童語,加入無限的想像力,把父子之間的親情透過風箏表露無遺。
曾幾何時,雖然風箏在我和孩子間的記憶裡逐沖漸模糊,但是這樣的親情卻一直維繫著彼此。尤其每當我和家人一同到郊外踏青時,看到五顏六色各式花樣的風箏在天上翩然舞起曼妙的姿態時,內心總有一股很深的感覺呀!
- May 03 Thu 2007 14:20
風箏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