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價值
藝人馬兆駿和許瑋倫過世,再加上基隆市長因病過世,除了讓人感嘆生命的無常之外,也讓人瞭解到無論功名多麼奪目,終空免不了人生的最後一關。
許多人猜測許瑋倫的車禍事件,和其在車上看「死亡筆記本」有些許的關係; 也有人說馬兆駿的猝死,在其前陣子所主持的中廣節目的內容也隱約可見端倪所在。筆者大感不解,為何每次只要發生意外,或是有不幸的事件或類似樂透中大獎時,多數的人會開始牽扯出許多現象,甚至因此而有穿鑿附會之說,這是何等荒謬。
生命的無常早在還沒有任何生死學之前就已經被許多人看破了,因此才會有生老病死之說; 生命的意義也不是讓我們用任何周遭的人事時地物來「引經據典」,或許有些僅是巧合,或許有些完全沾不上邊,但吾人忽略了生命的倫常就是違背於生命教育的價值。
生命教育除了教我們看透生死人間外,更深層的意義在於有限的生命之中,發揮最大的功效於他人。佛教語有一句「觀功念恩」,即是要我們不停地去看到他人的功德,惦念他人的恩惠,讓這些美善之事在自己的生命發光發亮。
如果只是將生命的最終階段視為死亡,那麼它的意義將是敷淺短小的。不論是否相信輪迴之說或是因果循環,這終究鼓勵人向善、追求下輩子的來生。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或許人的生命力量無法成擔起如此龐大的重責大任,但也請在有限的人生路上,積極地創造世間的美好。
生命的無常的確讓人不捨,但卻真實存在著。如何將生死的問題看得更樂觀,不但考驗我們的智慧,也考驗我們的生命教育。期許這些公眾人物的往生,留給我們的,是如何營造一個生命價值的空間。
- Mar 03 Sat 2007 21:03
生命教育的價值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