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裡的個體差異
現實間的差異
隨著社會的日益變遷以及科技的日新月異,「差異」已經從模糊趨向於顯明、雙峰。論台灣的經濟,北部優於南部、西部優於東部; 論教育,城區優於鄉村、明星學校優於社區學校; 論生活環境,台灣東部優於西部、住宅區優於商業區。凡是在”比較”之下,必然會產生差異; 而差異亦是在比較之下才會有實質意義。站在教育的立場,不論在縣市間、城區間、學校間,乃至課室中都存在著差異,其中,又以個體差異最受教師的關注。
教育中的差異
在以往的年段編班中,常會出現「人事班」、「資優班」,意指透過人事、考試關係而集中成班,幾乎聚集學區中的菁英; 在各類型的比較之下,通常都優於一般的班級; 隨著常態編班的口號呼喊之下,現今的班級通常是優劣智愚平均以S型分配於各班; 若是將各班級的各式項目(身高、國語成績等)做一統計,各班級所呈現出的為常態分配曲線,且集中量數(平均數、中數、眾數)應是相近的; 這證明了班級之間的差異性,隨著常態編班而模糊化。
倘若從班級內或是班級間的比較看來,其實不難發現這當中仍是存在著些微的「班群差異」。例如甲班的考試成績比乙班高五分; 甲的秩序比賽優於乙班; 乙班的長跑時間比甲班來得少; 班級間的差異,最主要的原因即在於「班風」與「導師」; 班風可以帶動一個班級的氣氛,使之為之提昇、沈淪、積極甚至散漫; 而「導師」就像是主宰班級的舵手,深深影響著他們。
班風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情緒; 一個班級如果上課反應熱烈,舉手踴躍,教師較易與學生有緊密的互動,反之則教師上起課來無精打采,學生也就漫不經心; 時間一久,勢必會影響整體的學習成效。活潑的老師,容易帶動班級的氣氛,學生在無形的身教當中,自然耳濡目染,在行為與外顯特質上也較顯得活潑、外向。
在教室中,也存在著很明顯的個體差異,如身高、體重、成長背景、課業等。以課業而言,今日的教育,鼓勵教師從學生的個體差異中找出學生的優勢智慧,進而從最優勢的智慧當中培養其興趣,發展潛能。
消弭教育中的個體差異
為了弭平個體間的差異,教育當局祭出諸多全面性政策,如課後輔導、教育優先區、攜手計劃; 若是從教室中談起,教師也可以從許多面向著手:
(一) 迦納多元智慧理論:每個孩子天生就有不同的個性,也會因此而影響大腦的發展,進而產生學習上的差異。多元智慧的理論在於強調每種智慧都有其潛在的發展可能,或者人際、內省,或者空間、自然觀察,這些皆不是紙筆測驗所能突顯出來的; 但教師若能找出孩子這些強勢智慧,也必能讓他們獲得智育成績之外的天空。
(二) 熟悉孩子的家庭環境:教師透過輔導紀錄表與歷年成績考查,可約略明瞭學生的學習狀況與行為表現; 若能進一步與孩子互動,瞭解成長背景,也能給予有效的幫助; 有些學生不願意多談家裡的情形,如果老師能找其家長溝通,投入更多的親師互動與師生關愛,多熟悉孩子的興趣與厭惡的事情,也可以建立起師生的距離,消弭個別差異。
(三) 建立小組制度:以提昇班級讀書風氣為例,同一個組別可安排喜愛閱讀與討厭閱讀的學生,藉由獎勵制度進行小組競賽; 閱讀效率高的學生必須協助效率低的同學; 老師也可以設計一份學習單,題目由易至難,程度好的回答難度高的,反之; 如此一來,可讓每個組員都有參與的機會,而且程度較差的同學也可藉由答對題目而產生信心。
(四) 開發創意、活潑的活動:有些學生在一般現行課程的安排下,無法發揮應有的實力,而導致每一次的紙筆測驗中總是不盡理想。老師可以藉由設計活動,觀察學生的反應能力與參與度;有些學生或許學業表現不佳,但對於開創潛能的創造思考活動特別感興趣; 老師如果能創新更多元化的活動,必定能激發學生更多元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不應侷限於課業,更可貴的在潛在課程與空白課程的學習,藉由非正式課程的學習,可以彌補正式課程的不足,達到與他人並行的目的。
除了上述的幾個教學方法外,小班制度是老師最容易掌握每個孩子學習狀況的政策,只是礙於教育當局的現實面考量,才不能有效落實。
追求個體間的平等
人類學家說,凡是有人類生存的地方,就會出現社會組織; 社會學家說,凡是有社會組織的地方,就會出現社會分工; 生物學家說,凡是有動物存在,就會產生層次井然的生物網絡; 心理學家說,凡是有人類群聚的地方,就會出現個別差異。因此,無論如何,在毫無預設立場的世界上,幾乎找不到完全一模一樣的兩種生物,這正說明了個別差異的存在。而在當今的教育場域,老師除了儘可能消除個體間的差異外,也應儘可能追求個體間的平等。
(一) 齊頭的平等:「三歲定終身」這是許多父母信以為真的一句話; 但是隨著腦科學的研究逐漸證實之後,發現腦細胞會隨著年齡不斷增長、分裂,直至約二五歲才定型。從起跑點的立場而言,主要是有些孩子從小就開始大量補習,學習才藝; 相對的,沒有學前學習這些技能的孩子,當然會略輸他們。老師應該明瞭學生的起點行為,設計合適每個孩子的教材、評量,讓每個孩子從「最適出發」的起點來展開學習。
(二) 過程的平等:教室中常會有主人與客人; 主人意指不論是最聰明或最調皮的,經常深獲老師注意的,這些孩子往往是老師容易第一眼就認出他們的; 但中等的學生,由於表現平凡,容易受到老師的忽視,而埋沒他們; 學生的心理也常因為老師的關愛太少而有放棄學習的可能。對於受教權的平等,除了課堂的學習權平等外,更重要的是老師要很敏銳地嗅出每位孩子的學習過程。也許可採換座位、更換股長的方式來改變主、客人的角色。
(三) 終點的平等:程度好的學生,學習力強,能夠舉一反三; 程度差的學生,也許老師在台上講得口沫橫飛,學生也一竅不通。其實,領悟力高的學生,少年得志,領悟力差的學生,大器晚成。老師最主要的工作即在於引導他們面對各種難題,靠著耐心與毅力堅持到最後; 人生是看終點不是看起點; 就算起已經輸了一大截,但是在終點時,突然從零進步到一,我們也能說他是成功的學生。
時鐘與土狗的事例
我很喜歡和學生分享一個生活體驗:時鐘是由時針、分針和秒針所組合而成的; 時針走得最慢,秒針走得最快,分針不快也不慢。在一個團體當中,有些小朋友表現好,有些差,有些中庸; 但是以班級為單位的時候,誰也不能笑誰笨,誰也不能因聰明很自傲,因為大家是齊心共力來完成一項使命; 時鐘如果沒有秒針或是只有時針的話,我們能很清楚地說出時間嗎?如果大隊接力只靠一些飛毛腿來撐,贏得了嗎?
還有一個個體差異的例子:商業周刊曾提出”土狗精神”:「能力不足,我們就用毅力克服; 體力不足,我們就用時間克服。」這不正說出了個別差異中孩子的學習態度嗎?我們相信個別差異一定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但是老師的教學態度與學生的學習態度才是真正大力影響孩子最深的因素。如果教師不尋求解決方法,儘可能讓個體差異的存在減低至最小,我們身為教育工作者,不但是容忍教育的不公,而且是容忍教育的失職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