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台灣大學生失業率逐年攀升,且有高學歷高失業率的趨勢。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學變多,精英卻變少。
以二十年前和現在相比,大學生的數量由20萬人激增到120萬人; 碩士班數量由300所增至2500所; 博士班也由120所增至660所; 因此,大學生在目前的社會已經是”正常學歷”,也是求學的”常態”與”最低標準”了; 幾年後,碩博士生也不再能頂著光環,充其量只是一個藉口—逃避就業。
為了配合教改的人本主張,政府廣設高中職和大學的結果,造成人人有學校唸,但卻扭曲了學校的本質。以五專高職為例,其設立的目的為培育技職人才,但卻因為其競爭力遠不及大學院校,故教育部積極將技職學校升格為技術學院、科技大學,試圖與一般大學並駕齊驅,但殊不知專校與職校是以”技能導向”為辦學宗旨,一味地強調”學術研究”是為扼殺這些技職人才的!年年產出的技職學生,學術比不上一般大學,專業技術又遠不如國外私校,台灣的競爭力何來?就業率如何提昇?這乃一種惡性循環。
台灣約有多達158所大專院校,可說是世界上大學密度最高的,但卻沒有相對的高級人力素質產出。大學的氾濫,直接導致高學歷的人才失業,加深台灣社會群體的焦慮。根據遠見雜誌的數據指出,全世界有7767所大學,美國就佔了4000所,而加州又佔了美國的140家,而比加州的大學數目多的國家只有14個,台灣就是其中之一。
筆者熟悉的教師甄試,就是提高失業率的一個因子。錄取率不到百分之一,誰有信心上榜?但誰又想放棄呢?這群準教師們,學歷不差,但卻是典型的失業人口,在學生和教育先進的眼裡,情何以堪呀!
失業率的問題從何解決呢?一來開拓市場; 二來改變大學的性質; 三來嚴格把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