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已連續擔任三年的桌球、游泳班導師,對於學生長期集訓及比賽的經驗,想提出個人看法,並與有意讓孩子報考體育班的家長一些意見。
在我的班級中,他們在三年級即進入體育班,初步為試探階段,即大概瞭解何謂體育班,競賽也以經驗交流為主;四年級為摸索階段,練了一年的體育之後,大概清楚自己能否符合教練及專訓的要求,「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到了五六年級,則為志向確立階段,比賽開始追求成績,必須傳承良好風氣給學弟妹,也為升上國中的體能與體育班考試做準備。
筆者已連續擔任三年的桌球、游泳班導師,對於學生長期集訓及比賽的經驗,想提出個人看法,並與有意讓孩子報考體育班的家長一些意見。
在我的班級中,他們在三年級即進入體育班,初步為試探階段,即大概瞭解何謂體育班,競賽也以經驗交流為主;四年級為摸索階段,練了一年的體育之後,大概清楚自己能否符合教練及專訓的要求,「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到了五六年級,則為志向確立階段,比賽開始追求成績,必須傳承良好風氣給學弟妹,也為升上國中的體能與體育班考試做準備。
在鳳山縣採訪冊裡記載到:有一間高崗亭寺廟,位於鯉魚山最高點西南方約 二百公尺 處,於光緒年間設立,奉祀著觀音菩薩。在日據時代,因為禁止宗教的崇拜,所以高崗亭寺廟遂變成了一座沒有任何佛像的小廟; 但是因為位於新園鄉「山仔腳庄」北邊的小山崗上,沒有人知道究竟廟裡有沒有神像,但既然稱之為「廟」,理應有神像才對,當地人便隨意稱之為「山神廟」; 細察之後,才發現根本沒一具神像,所以在光復之後,便馬上請來了一尊土地公,建立福德祠,也就是現在所見到的面貌。
鯉魚山、山神廟、福德祠即位於屏東縣新園鄉,隔著高屏溪與高縣林園鄉相對; 新園較早開發的地方,原本是在今烏龍村一帶,亦即是靠近高屏溪(昔日稱下淡水溪)下游出海口處(頂路頭渡),是先民坐船上岸或鳳山到港西下里最重要的渡船口,但是因為每逢大雨來襲,總免不了淤泥水患,讓整個烏龍一帶泥濘不堪,生活諸多不便; 當地人便有遷村的念頭,遂逐漸向北遷徒,以遠離出海口,而原本的新園古街(烏龍)也逐漸沒落,失去繁榮景象,反倒是經過三次遷村後的新園村,才慢慢成為新園鄉的行政中心。
今報紙頭版報導「120鄉鎮找不到一家書店」,在A12版亦報導「亞馬遜:耶誕銷量,電子書勝真書」; 對此,筆者想提出個人看法。
筆者目前在鄉下教書,全鄉沒有一間書店,只有一間較大型的文具行,擺了二、三列的書架,沒有座位,空間狹窄,聊勝於無; 因此,每當星期五下課回市區,總是最令人期待的時刻,因為可以親自翻閱新書和雜誌。
最近又逢許多中小學紛紛辦理校慶的日子,各級學校為了展現求新求變的熱鬧氣氛,紛紛辦起許多別出新裁,又結合教育、運動、趣味性的活動。今天受邀參加某國小的校慶遲動會,小學生的熱情與師長們的精心款待,令人留下深刻的記憶!但就在這美好的記憶中,我卻看到一場叫人不敢恭維的比賽項目。
這是某年段的趣味競賽,內容是參賽者必須坐上輪椅,分成六組進行,每組大概二十人,比賽誰移動輪椅的速度最快。一開始活動還蠻順利,參賽者也費盡心力地轉動輪子,讓輪椅得以慢慢前進; 但是因為坐上輪椅在草坪上移動的速度實在太慢,所以在場的民眾開始發出噓聲,當然也有部分的民眾認同身障者的處境; 不料,此刻開始有些隊伍「推輪椅」,讓移動的速度加快,各組也紛紛模仿,於是原本的「體驗活動」瞬間變成「推輪椅賽跑比賽」; 因為現場紛亂,裁判老師也束手無策,只好任由活動繼續進行; 更誇張的是,結束之後,竟然有學生推起輪椅,玩起「碰碰車」的活動。
報載一位曾任議員的女士,每天閱報的工作,就是手抄報上的社論;她說不但可以練習寫字、增加問政能力,還可以預防老化。身為讀者的我,不禁對於其向學的精神,深感佩服,也讓後輩的我們自嘆不如。
回顧這一年來,貴報的確絞盡腦汁做最精采的報導,新增許多膾炙人口的版面,也成了我定時必須研讀的功課。例如今年才有的「名人堂」,請各領域學有專精的學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讀者進入知識殿堂;又如每週日必讀的大河人生,讓讀者更進一步瞭解大小人物的辛酸血淚史,也是吾人策勵自己的動力;又如每週日的元氣週報,更給「家有一老」有「如有一寶」的感覺,許多的健康資訊都是來自於此;又如每週的基測考題解說,也帶給準考生們考前的寶典。老實說,這一年來看到貴報的用心,讓我從「看報」變成了「讀報」,並將重要資訊、佳句隨時做記錄,一份報紙讀上一個多小時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