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鳳山縣採訪冊裡記載到:有一間高崗亭寺廟,位於鯉魚山最高點西南方約 二百公尺 處,於光緒年間設立,奉祀著觀音菩薩。在日據時代,因為禁止宗教的崇拜,所以高崗亭寺廟遂變成了一座沒有任何佛像的小廟; 但是因為位於新園鄉「山仔腳庄」北邊的小山崗上,沒有人知道究竟廟裡有沒有神像,但既然稱之為「廟」,理應有神像才對,當地人便隨意稱之為「山神廟」; 細察之後,才發現根本沒一具神像,所以在光復之後,便馬上請來了一尊土地公,建立福德祠,也就是現在所見到的面貌。

    鯉魚山、山神廟、福德祠即位於屏東縣新園鄉,隔著高屏溪與高縣林園鄉相對; 新園較早開發的地方,原本是在今烏龍村一帶,亦即是靠近高屏溪(昔日稱下淡水溪)下游出海口處(頂路頭渡),是先民坐船上岸或鳳山到港西下里最重要的渡船口,但是因為每逢大雨來襲,總免不了淤泥水患,讓整個烏龍一帶泥濘不堪,生活諸多不便; 當地人便有遷村的念頭,遂逐漸向北遷徒,以遠離出海口,而原本的新園古街(烏龍)也逐漸沒落,失去繁榮景象,反倒是經過三次遷村後的新園村,才慢慢成為新園鄉的行政中心。

    而在第三次遷村時,正逢新園新惠宮媽祖廟盛事,雖然民生逐漸好轉,物資豐沛,但也對於水患一事念念不忘,於是媽祖便藉著乩童起乩時開口,表示想利用花崗岩打造十二道犁頭鏢來治水患,犁頭鏢要埋在新園鄉行政區最北端(剛好在萬丹交界的鯉魚山山崗處,即高崗亭廟前的山腳下),方能治水患。據當地長輩表示,六十多年前新惠宮媽祖利用犁頭鏢治水時,那時十二道犁頭鏢符治水的威力相當猛大,影響到高屏溪對岸大樹鄉九曲堂地區的部分村落,使得人畜不安,連年荒災; 住在新園一帶的人就請教北極玄天上帝,神明應驗指示,一定要到高崗亭前,破解那十二道犁頭符的威力; 而破解的方法,就是把高崗亭仰合瓦,也就是紅瓦厝頂第二行第七塊的瓦片抽掉,同時利用「銅針烏溝血」,果然,威力大減,九曲堂地的村莊也風調雨順,一切平安。

    媽祖安置十二道犁頭後,洪水瞬間潮退並往西移,下淡水溪河床變成為可耕種的旱地,新園人在媽祖庇護下不但轉危為安,更意外地獲得不少可耕地。直至今天,新園東港幾近連成一片,也成為屏縣海線北部的重要發展區域。十二犁頭鏢至今亦高高聳立在鯉魚山下,成為守護當地人民的信仰中心; 而在一旁的建物,即為古時防禦用的碉堡,今做為泥造供桌,亦時有信徒放置祭品,成為永不停歇的宗教傳承。

 

1993:福德祠與十二犁頭鏢字樣,字樣下有十二道犁頭鏢符。

1999位於福德祠旁的供桌。

2000十二犁頭鏢與一旁的碑文。

2001:仰望古時防禦碉堡,今為祭祀用途。

圖福德廟:位於鯉魚山下的福德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