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孩子的正義、獨立思考

 

  在東方的教育環境中,我們總是教孩子要乖乖讀書、服從老師說的話,稍有和老師意見不合,便被視為不禮貌、不得體; 也因此,我們常培養出只敢聽不敢說,只敢接受不敢反抗的學生。

    然而,在有理的情況下,當下(孩子)沒有勇氣對上(師長)的時候,會產生更多噤若寒蟬的現象,包括面對不合理只得默默承受; 對陌生人的欺凌只得摸著鼻子吃悶虧; 遇見霸凌不敢挺身而出; 這只會讓教育出現沒有能力面對挑戰、沒有主見的孩子。這一年多來發生的茉莉花革命、華爾街佔領事件、倫敦青年走上街頭,其實就是一群「下對上」的溝通反叛,而日前彰化某國中的鞋子事件,其實就是整個社會的縮小版。


    許多中小學教師認為自己高高在上,不能接受學生的挑戰,認為自己是權威,豈能讓學生質疑呢?但是,大學教育就不同了,教授喜歡的,往往都是喜歡思考、發問問題、越辨越烈的學生,因為這才代表瞭解、咀嚼、消化課程內容,看看知名作家黃春明大學時挑戰過多少教授?賈伯斯堅持不走大學的路,這種天生反骨的性格,反而成就出自己的人生。


    在我的課中,我喜歡讓學生發問,並由同學代為回答,若能進一步對我的答案提出質疑,表達自我的想法,就可以加分,其實這精神,便是九年一貫指標中的表達、構通、分享不同的見解。


    西方笛卡爾堅持有思想才有生存的價值; 伏爾泰曾說:「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是呀!這次的二水國中事件,我看到不僅有思考、有主見、有勇氣的孩子,更看到一群能夠善用所學(連署書-應用文; 價值判斷-社會科學; 行動力-公民課程)、用理智來改變校規的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