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幾年前,家人也在不經意的情況下,不慎吃下大陸製的髮菜,而住院了好幾天,後來經醫生證實,那根本是大陸的「駱駝毛」,嚇得全家不敢再「貪小便宜」。有了這次的經驗,我們購物變得特別謹慎,提供「五個小撇步」給各位:
一、 看廠牌:台灣許多大大小小的廠牌,在市面上已立足好幾年,許多民眾也都耳熟能詳。因此,當購物時看到「不常聽過」或「完全沒聽」的廠牌,可能就得貨比三家了; 尤其中國貨的名稱和台灣貨的名稱,也容易分辨,如三鹿。
二、 看標籤:某些商店會把價錢的標籤「不小心」貼在製造地點、廠牌、原物料…等項目,混淆了民眾的視聽。
三、 看條碼:台灣製的食品,條碼一律是「471」,但大陸製的則是「690~692」,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條碼辨識,更要留意商家是否有「自行再貼條碼上去」的痕跡。
四、 看產地:這是最好辨別的,但要教導年幼以及老年人英文單字(Made in China或是Taiwan); 如果產品都是標中文字,較無困擾; 如果是「簡體字」,那絕對不碰。
五、 看價錢:大陸直接進口的貨品,會直接標上「人民幣」,價錢很低,如有些大陸書即是如此。如果發現價格明顯便宜(如夜市攤),就得稍加留意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