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世界
「地形險惡如刀割,光禿不著植被披覆,荒煙不見蔓草,灰稿一片猶如枯澀乾癟的土壤」,這一段近乎鄙視的字眼,對照的,是眼前一片特殊的地形。 初見此段文字,讀來如陷入人間煉獄,逼得人們沒有任何喘息的空間; 氣是緊繃的,視覺是強烈的; 腦海中浮現的,好像是被遺棄的土地,在世界上載浮載沈的,更像是沒有人憐憫一般,孤伶伶地任人荒廢、踐踏而棄如敝屣。 我便隨著這樣的文字,展開一段探索性的遊走。文字畢竟是帶點主觀的,從人的筆下,總必先經過思考的組織架構,再依附一般生活背景,才能經驗這一段令人窒息的文句。我拋開文人的成見,去尋求一個輕鬆的國度—田寮月世界。 月世界,顧名思義,是一個如月球般的世界; 令人咋舌的,從阿姆斯壯之後,誰曾踏上月球?誰用一段撲朔迷離的文字來詮釋一個地景。我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在國語、社會的圖像中,隱約得以拼貼月球的樣貌,從表面的土質、生物的蹤跡、化學物質的組成,逐步形成一個對月球的初步概念,從而對「月世界」這般的文字與地形的聯想,轉得更為熟悉。也許是太習慣於我們熟悉的常見地形,乃至於對任何平原、丘陵、山丘、高原之外的地形,都變得有些新鮮,就如月世界。嚴格說來,月世界其實是一種岩漿噴發之後的地形,從化學物質,到地殼變動,再到今日的成形,包涵著無數個人文歷史與傳說故事。 沿著省道台二十八線,阿蓮、田寮、燕巢,往北至龍崎、左鎮、內門,放眼望去,就是一眼的險峻,色澤是帶點暗深的灰黑,尤其這丘陵一帶,午後易起陣雨,天色的霧濛和地質的灰階,把月世界籠照著近乎死寂; 尤其這一帶,不若市區熱鬧,每每夜幕昇起,華燈初上,只剩幾戶村莊屋舍,點燃起夜的喧囂。但這一帶的早晨,盡是光芒。陽光從月世界東側昇起,陽光灑落在這一座座刀割的地形上--時間被切割了,光芒被切割了,氣氛被切割了,反而分化成一種堅毅的美。我第一次知道武俠小說中所謂的「劍芒」,大概就是這般的意象,有點強烈,有點冷峻,有點刀光劍影的凜冽。 仔細接近月世界,以手觸摸,也並非真的硬如岩礁; 稍微用力,便能感受到那火山熔岩其實是似鬆似硬的,層層剝開之後,便如頁岩片岩層層脫落,或者說,就像是一種洋蔥式的剝法吧! 在這成形之前,是有一段泥漿噴發的紀錄,在現今的燕巢養女湖、田寮大滾水、小滾水、內門三○八高地,都有這般的紀錄。就以大滾水而言,在一池泥漿水中,仍可見地下湧出的泥漿,從泥漿口一股一股地噴出,像水底的生活,依稀聽得出些微的氣泡聲,咕嚕咕嚕地,這是小型的噴水池,逐漸有了時間的醞釀與大面積的能量,就能形成所謂的月世界。 到底來說,月世界也是一個台灣極富盛名的景點,除了眾所知的土雞城和大崗山,這裡的地形,也已成了戶外觀察的活教室; 月世界的中心點,設置有遊客導覽中心,規劃有月池、天梯、觀景平台…等,以及詳盡的導覽解說牌。也許,當你馳騁在台二十八線上,除了視覺得以享受一些刺激外,在人文地景的認知裡,也能獲得一些生命的啟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