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了達到節能減碳,官方及保育團體紛紛提出「不辦中秋烤肉」的口號。筆者認為,這項一味以禁止的方式來達成目的,實為不妥。
中秋節烤肉,已經是台灣的「不成文規定」,也是一種非正式的集體認可活動與傳統文化,其代表的意義就像是情人節要送花、送巧克力; 春假吃潤餅; 元宵吃湯圓,沒有硬性規定,但眾所周知; 這種呈現出來的現象,就是一種台灣的特色,屬於一種文化的範圍。文化不能用禁止或負面去看,就像誰禁止了裸露的檳榔西施?誰禁止了危險性高又煙火沖天的的炸寒單?誰禁止八家將、內門宋江陣?這就是文化的可貴性,無法抹滅。
如果說光是這一天,就足以用空氣的懸浮微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濃度來反對烤肉的話,那麼為何不去禁止夜市天天賣燒烤的?墾丁沿路喊叫的烤小鳥?鄉間燒柴的炊煙裊裊?為何眼睜睜看著南台灣機車成長率上揚,排放率高昇,卻絲毫不為高雄捷運想點辦法?同樣是一年一次,為何不想想看那些大型考試,耗費多少紙資源,以及無形中來往考場的能源?還有一年一度的跨年煙火秀?
中秋節是許多外地遊子返鄉的節日,藉由烤肉圍在爐旁象徵團聚,也是難得吃喝聊天的日子。假如沒有烤肉的話,或許象徵意義將降低,賣考肉用具的業者期待也降低,更苦了那些的豬農。
如果只是禁止的話,倒不如宣導多用無煙木炭,或是宣導烤肉與健康的關係,讓民眾還比較能信服一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