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職棒總冠軍賽已經完滿落幕了,勝負已分,但是不到二十四小時之後,新聞馬上又大爆打假球的內幕; 我從第一場「撐」到第七場,還包含幾場延長賽,結果細細回想,這些所看到的,說不定都是「演」出來的呢!
但,我還是寧願沈醉在職棒曾經美好的回憶裡。回想十多年前超商大力推銷的芝蘭口香糖,每一包都附有職棒球員的照片,我們全家一起蒐集,不同的就分門別類整理出來; 相同的,就和朋友交換; 家裡也到象迷俱樂部訂購職棒的雜誌,偶爾到店裡光顧最「發燒」的商品; 接著上了國中,雖然比較沒那麼著迷,但依舊守候在收音機旁,隨著球評激動的聲音,也在一旁跟著起舞吶喊; 幾年後,發生了第一椿職棒簽賭案件,許多球迷紛紛死了心,堅持不再碰職棒。上了大學,校內成立了棒球隊,雖然不是成員之一,但每逢有校際或班際比賽,也會邀約一起去看,為的只是不想流失曾經有過的美好記憶。
直到最近,才又開始以另外一種角度來看棒球,不再只關注輸贏、看誰表現出色,反而更聚焦在球員的「美技」--怎麼接一顆球,怎麼運用戰術…。看棒球不再只是單純地滿足勝利的渴望,反而是追求一種運動場上的美學。
其實除了美學外,看棒球也是在觀賞一種「態度」,看恰恰彭政閔雖然腳傷,卻依舊一拐一拐地走上打擊區,以一種英勇威猛、蓄勢待發的姿態和投手對望; 或是看阿鈣廖于誠用三秒膠封住傷口,堅持到底。台灣的運動場上經常扮演著台灣之光的角色,帶領台灣走向世界的舞台,除了曹錦光、王建民的棒球首座外,包括蘇麗文的負傷跆拳、超馬媽媽邱淑容,或是近期的台北聽奧,在在展現一種不凡的氣勢與態度,也是我們平心靜氣看比賽時最容易動容的。
我們寧可信其無,相信他們打的都是「真正的野球」,也相信他們都是清白的。回想最後一場總冠軍賽時,獅隊的球迷寫著:「夫人對不起,讓您失望了」,我想,球迷不會對真正的輸贏有深層的失望,但是會對整個職棒的生態以及球員的行為舉止有真正的失望與落寞,更會失望著,究竟會不會真的解散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