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英語教學向下札根之我見
英語教學在這幾年來,成為教育界熱門的「顯學」,不但各縣市都想向下紮根,連坊間補習班也如雨後春筍般地成立。
以目前國小學習英語狀況而言,大多是從小三開始,也是教育部所允許的階段; 但問題來了,許多縣市偷跑,得不到教育部的經費補助,也間接影響孩子的受教權。
從洪蘭教授的大腦與語言學習的觀點來看,她認為在國小中年級之前,大腦組織還沒有完全成形,要去背誦母語之外的符號,是很困難的; 尤其目前教育部又打算讓小一到中學的學生認識閩南語的拼音,這簡直是一種「折磨」,尤其要併入考試,更是一大壓力。
不只是學童,在師資方面,也尚未有全盤的合格化,也就是說,有大量的「英語代理教師」在學校任教,他們一年後就走人了,孩子的學習無法連貫; 有些偏遠學校聘不到英語教師,只好以替代役男來支援,或是由導師接手,更甚者,直接播放廠商附帶的教學光碟,如此一來,學習英語值得嗎?會不會讓城鄉的英語雙峰現象更明顯呢?
在教材方面,目前的英語版本大多是大型補教業所出版的,也就是說,沒有統一的「綱」,卻有許多的「本」; 尤其英語又不像國語數學一樣按年級來上; 許多孩子在幼兒期就上了兒童美語,程度甚至可以和高年級、中學生比美,這也帶給老師在上課時,一種互動與備課上的負擔。
筆者認為,讓英語教學回歸到小五或國一再上,其實不遲; 或是國小階段著重在聽與說,國中再進階到讀與寫。語文的學習不就是從「模仿」開始嗎?那麼聽與說何嘗不是最好的方法呢?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