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憶裡的小鎮旅行--<<少年台灣>>

張潮<幽夢影>:「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 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 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對蔣勳而言,少年是一段有記憶、有情感、有惆悵的藏寶盒。

鍾情於文化與美學的蔣勳,看待台灣的城鄉小鎮,總異於他人; 除了時下少年最喜追求的流行、美食、電子、娛樂,蔣勳反而拋開種種時尚潮流,用一種人性、感情的一面來看。台灣的文化底蘊就是以層層的記憶,逐步建構、包裝而成,每一個人、事、物,都是組成視覺、聽覺等多重感官不可缺的元素; 也因為如此,才能涵養多元而包容的台灣。

    我們所熟知的台北,在第一印象中,是喧囂、繁忙、霓虹閃爍的,但是,多一點溫柔去看,反而可以看到不同的台北: 緩慢的台北、寧靜的台北、斑駁的台北; 台北除了熱鬧絢麗的東區,還有古老記的憶的萬華,有山林又富浪漫日本風的北投、有文教與藝術氣息的木柵、師大一帶; 正如同高雄前鎮小港的工業大鎮、左營三民的生命力、鼓山旗津的山海合鳴; 新興前金苓雅的城市之心。

    每一個城市,每個角落,都曾像少年一般,有過最深沉、最篤實的一面,也會像踏進年少青春一般,妝點上不同的色彩,更會像步入老年一般,繁華落盡。幼年台灣,帶點樸實; 少年台灣,帶點輕狂,老年台灣,帶點落寞。

    <<少年台灣>>所要傳遞的印象,其實更像是每一個生長在台灣的青年男女一般,當你嚮往某個地方時,你可以毫無猶豫地背起行囊,整理起紛亂的心,騎著車,或者搭著車,就直爽地往傾心醉人之地邁進。<<少年台灣>>一書記錄著蔣勳年少時的步履足跡,二十多篇,洋洋灑灑地記錄著一些吉光片羽,捕捉一些不同層次的影像; 這些地名或許鮮為人知,但對蔣勳而言,都是飽滿著故事的:南王、白河、野銀、鹽寮、苑裡、西寶、梓官、龍峒、芹壁、南竿、水頭…。

    小地方,反而充滿人情; 你可以想像,走出小鄉鎮的火車站時,出來迎接你的,可能是一隻小野狗、一個古早味的攤子、一個老年的婦人,其實這些都是早期的台灣最典型的寫照; 反倒在你走出大城市的車站時,儘管富麗堂皇,你卻不容易看見一隻狗搖著尾巴歡迎你的到來、不容易這麼親近一塊土地、和鄉土台灣做連結。

    <<少年台灣>>,也是在極度進步的此刻,大家共同緬懷、書寫的地域故事。我們懷念起胼手胝足的阿公阿媽,我們保存起無情戰火及歷經歲月刻鑿的古厝老屋,它們在時代中,儘管毫不起眼,卻靜靜地守護著這個小鄉小鎮。每個城市都在蛻變,往往在加速社會化、現代化的時代中,摧毀了時代的記憶,它們像是風中的殘枝,隨時可能吞噬在最新科技的潮流裡。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少年台灣的圖騰,也許是年少時亟欲前往的一個大城市,也許是永遠捨不得離開的家鄉,也許是一段有故事的旅程。旅行,是認識自己的開始,少年的旅行,是獨立又觸及內心自我觀照的開始; 在台灣的土地上成長,我們何其有幸,有山有海,有時尚有復古,有人情有故事,幾個時日,便能細細品嚐,找回年少輕狂的記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