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一本看到書名,就讓人忍不住「欲知詳情」; 一個充滿設問的書名,總讓人想像著:「究竟」老師到底怎麼了,會不會回來呢?」
本書的作者,也是南投縣爽文國中的教導主任,在他自己成長的過程中,就享經了家庭經濟上的困境,也面臨大考上的失落; 對於同處中寮的青春期孩子們,王政忠老師以自身的經驗,以及教學、行政上的嘗試錯誤、勇於挑戰、亦師亦友,克服了許多教育上的難題; 它讓原本看起來蓬頭垢面的孩子,搖身一變為明眸皓齒,也讓原本不愛唸書、猶如行尼走肉的孩子,學會了基本能力及各項才藝; 在十多年的教學生涯與行政歷鍊中,它讓學校的升學率越來越好,錄取國立高中職 學生越來越多—你很難相信,這是來自於全台灣最貧窮、噩一沒有省道經過的鄉鎮之一的孩子們。
當王老師大學畢業,分發到中寮時,他第一個念頭是:這樣蜿延曲折的山路,前不著村後不著落的地方,怎有學校呢?踏入校園後,看到幾個學生,一副我行我素的樣子,簡直和市區的學生,有著天壤之別; 新手上路,就被指派業務繁重的訓導組長:,種種與教育夢想背道而馬的現實面向,都逼得王老師想儘快入伍服役,早早「解脫」。
九二一地震之際,正值王老師在金門服役,接獲台灣的消息,他馬上回南投救災,順便回國中看看學生,不料,他的學校震毀了,他的學生有些存活,有些學生天人永隔,幾個孩子在驚恐、顫抖之餘,不捨得老師的入伍離開,紛紛詢問:「老師,你會不會回來…」。
熱愛教育的王老師,不僅回來了,而且還持續在爽文國中耕耘了十五年; 他嘗試了許多提昇學生學科基本能力的方式,設計了許多有趣的教學活動,縱向橫向地聯繫,爭取許多教育的資源,也積極開拓有利於孩子學習的各種管道。他熱愛棒球,和孩子們組織了A’s棒球隊,他用部落格和畢業的孩子們隨時交心; 他喜歡音樂,用絲竹(國樂)帶著孩子,走向氣質之路。他讓我們看到孩子進步時的臉龐,也讓我們看到老師投入時的熱情與活力。
他獲得了許多獎項,包括SUPER教師獎、以及…,更帶領許多團,榮獲全國性的大獎; 這些獎 當之無愧,名符其實; 究竟他怎麼辦到的呢?這本書<<老師,你會不會回來>>,提供給許多家長鼓勵孩子的方法,也提供給許多老師教學的參考; 它讓我們看到教育的希望,也讓我們不吾給予偏鄉的師生們一個掌聲。

一、正向鼓勵的力量: 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中,對於分數的掌控,我們太在意「減法原則」,也就是說,一張考試卷裡,第一大題錯幾題,所以扣幾分; 第二大題錯幾題,所以再扣幾分; 長期下來的結果,我們經常只是看到「扣分、減少、批評」等負面的用詞。然而,在一次的研習中,我看到美國的幾張考卷,老師給分的方式是: 這一大題對幾題,所以給幾分; 第二大題寫到某個程度,就斟酌給一些分數,他們用的是「給分、加法、鼓勵」等正面的用詞; 雖然兩者最後得到的分數相同,但是孩子看到考卷上的計分與給分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
在這樣的正向管教氛圍之下,我也逐漸學習如何以正面的方式,詢問孩子課業學習上的成效; 例如: 做完十個題目之後,我會問:「對十題的舉手、對九題的舉手…對五題的舉手」,等到大多數的學生都舉了之後,就不需再繼續問下去了,因為最後那些沒舉手的孩子的自尊,只需我們看在心裡,事後再給予輔導就可以了。而以往的「錯一題的舉手、錯二題的舉手…錯五題的舉手」,就變成是不符合時代潮流的教育方式了。
這幾年的大環境,也逐漸在營造一個以學生人權為主體的正向教育趨勢,包括,在基測、學測時,以答對幾題可以得到幾級分; 校內成績達到多少門檻予以貼上紅榜; 作業寫得好的給予鼓勵; 嘉獎記功的同學,公布姓名並上台表揚; 被記警告或申誡的,只公布學號後三碼; 我認為,這都是一種正向管教的象徵,也是學生向上向善的動力。
善罰分明以及賞罰的比例原則,是學生服從老師管教的依據之一; 一味的賞,只會養出胃口越來越大而不知過錯在哪的孩子; 一味的罰,只會養成畏縮退卻而沒有信心的孩子; 身為師長的我們,都應該在賞與罰之間找到鼓勵與責罰的平衡點。


二、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引進政府資源、社會資源與民間組織力量:近年來,政府已經落實許多與閱讀相關的計劃,如焦點三百、偏鄉閱讀寫作、愛的書庫等; 政府也預計將逐年編列預算,協助偏遠地方的圖書購置。這幾年來,也有大批的「教育替代役男來協助偏遠地方的閱讀活動,均有不錯的成效; 然而,政府的資源,大多集中在極都市與極偏遠的地方,對於「不山不市」的地區而言,卻常段到忽略,這是亟須改善的。
目前許多社教機構,鄉鎮市圖書館也紛紛開許多讀書會、辦理全國好書交換、送報到偏鄉地方、好書捐贈、大專生支援部落閱讀,或是辦理故事媽媽、閱讀種子推手的研習,也辦理不少與語文、閱讀相關的講座,這些都能促進學生或一般民眾對於閱讀的熱愛。
在民間組織方面,許多知名企業團體,報章雜誌,也都願意認養偏遠地方的學校,協助推動閱讀的溉動,不侸提昇了當地的人文水準,也彰顯了社會責任。


三、莫忘初衷:有一次記者問麵包冠軍吳寶春在出書、開店之後,還有沒有什麼想獲得什麼?吳寶春師傅只是淡淡地回了山句:「莫忘初衷」。四個字,聽來似乎不算什麼,但卻知易行難。
當我們初任教師時,總有滿腔熱血,希望可以把每個孩子都帶起來,希望可以得到每一個家長的信任,希望可以用全新的教學策略活化自己的教學…,然械,種的希望,卻在每一次的教育挫敗中,被催毀、被打擊,當初所謂的「信心、堅持、熱情」也往往隨著教學的時日,而逐漸遞減。
於此,我們必須堅信「莫忘初衷」的力量; 當我們看到頑固、遲鈍的孩子時,我們必須成認人有天賦上的差別,而落實因材施教; 當我們看到霸凌、暴力的行為發生時,我們必須知道人有情緒、大腦上的調適問題,而展開行為治療; 當我們面臨不講理、不配合的家長時,後必須知道家長有參與班務及校務的權利,而積極進行親師溝通…。這樣的信念,讓我們得以穩固班級風格與教師專業,讓我們不被教育環境與教育現實所擊倒—而,「莫忘初衷」不就是如此嗎?
在書中,王老師答應一群地震過後的孩子,一定會再回爽文國中陪他們,王老師秉持著「莫忘初衷」四字箴言,進行一連串的教學、行政上的改進,讓校園不僅鄉硬體上煥然一新,也在軟體四經營上,充滿前瞻性。
身為教育工作者,「莫忘初衷」是對孩子在學習權上的保障,也是受教權的品質把關; 倘若一位教師,只在踏入職場那一刻有熱情盈滿肺腑,日後卻消耗殆盡,那我們如何看到教育持之以恒的成長呢?

四; 學會基本功:王熱師的班級中,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弱勢族群,他們可能連最基本的四則運算、筆劃書寫、英文單字都成了問題,這又該如何面對國中課程呢?
學習的歷程,本是由淺而深,由廣而精,基礎不穩,何來向上深造?
國文系畢業的王老師,深知國語文的學習是一切學科學習之基礎,因此大力推動語文教學,例如:抽唐詩,輔以獎勵點數的方式,讓學生在朝會的時候,可以吟誦詩詞,並且藉由全校師生共同背誦的同儕學習 達到更有成效的學習成果; 國文課搭配圖像學習,讓學生可以邊讀文言文,邊看圖像,久而久之,就能理解古文的函意; 王老師提出的「寫造句說大網、畫主句、仿修辭」,更是他教學的原則。
長期的訓練,讓爽文國中的升學率,自然而然突飛猛進。
李家同教授曾經撰寫一本書<<一切從基本做起>>,亦是強調,沒有基礎知識,只能在最低層學習; 李教授將重點落實在南投、花蓮、台東、高雄山區的孩子,成立博幼基金會,加募大量優秀的大專五,下鄉替學童補強英語文法與數常運算; 李教授更進一步推廣全面閱讀,從「學習閱讀」提昇到「閱讀學習」,就是不斷紮根基本功夫。
以升學考試為名的「基本學力2測驗」,亦是在強周「基本能力」的重要性,只要能夠掌握「基本的『綱』」,就能著手應付各類型的考題。我總喜歡比喻:「基本」就像是堆積木的最底層,當最底層的根基穩固了,才有辦法再往上堆砌; 又好比:「不會走,怎會跑?」、「不會寫詞句,怎會寫作文?」

五、才藝的學習:王老師認為:不夠精熟的才藝,不足以在社會上表現,而沒有完整體育政策的台灣,更不可能培養頂尖的運動員。王老師看到當地有許多學生喜歡扯鈴、打棒球、壘球,除了高興他們還願意留定校,其實更大的感嘆是:「這些技能有辦法糊口飯吃嗎?」
王老師的觀點,道出了現今才藝與學科上的兩難提擇。我們常鼓勵學生學才藝,因為二十年後你可以以此謀生,甚至拿了台灣之光的殊榮,但,回到現實,有多少的孩子,真的因為一項技藝而揚名國際?或是從此以此做為職業?我們不可否認這個可能性,但是有更多的孩子,他們的學科不好,未來要考技藝證照,可能連筆試都無法通谷,何來拿幸照、當教練?
又以現在許多的棒球、游泳、桌球、田徑…等校隊,他們在中小學,大學可能風靡一時,但畢業後,豈能保障能以此為業呢?我們看到更多的運動球員,在「不屬於他們的時代」之後,便去賣便當、燒烤,無法學以致用。這樣的現實面,我們該如何讓孩子知道,空有才藝,是無法適應社會集體模式的。
最好的方式,便是及早讓孩子知道才只是一向陶冶身心、調劑情緒的休閒方式,它可以做為生活的調味料,但不能替代主要科目的學習; 它可以做為副業,但不是主業。除非有一天,我們將「才藝」視為社會發展的優勢項目,才有可能扭轉現在的學業至上。

教育最大的驅動力就在將多年的理論探索落實到教育現場,從教育社會學的觀點來看,教育促進社會向上的功能,或是從人文心王學觀點來看創造儘經驗而自我實現。在教育的養成過程中,我們接觸了大量的教育專業科目,然而,那只是一種理論基礎,更重要的是將之落實於各種不同的教育環境上,以期看到學生的夜應,並進而逐步修政教師的教學立場、方法與思維。
在這本<<>>當中,我看到一位身軀裡流動著愛、積極、創造的血的老師,正付出所有的青春於山地的孩子身上,令人感佩、令人動容!這是台灣教育界的驕傲,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典範楷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