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時代變遷,社會價值多元化,我們的教育仍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核心價值不能動搖的,那便是「傳統教育」的精神。早期常提及的愛清潔、有禮貌、守規矩、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其實所延伸出來的,便是現在重新再提的「十要十不要」。

    傳統教育一直是奠定台灣經濟奇蹟與時代命脈的重要指標,但是,曾幾何時,我們過度講究創新、變革、改造,反而讓傳統的典範被視為老古板,遵守它的便是食古不化,實踐它的便是墨守成規; 這便是在現今校園中,親師生,甚至是祖父母輩的人所產生的代溝與隔閡。

    中國儒家教育一直秉持著「修身、齊家」而後才能「治國、平天下」,修身不外乎就是養成尊重、禮貌、健康、勤儉的態度,簡而言之,便是「十要與十不要」的精神,有了最基本的「修心與修身」之後,才能談如何對家庭有助益,舉凡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再包括幫忙做家事、體諒家人、分擔家務,而後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對國家有貢獻。

    話說回來,「齊家」也意味著十要與十不要應該由「家庭教育」來負起部分的責任,包括:父母應注意孩子是否有每天睡足八小時、是否有運動三十分鐘、用餐是否有天天五蔬果、是否有喝酒、嚼檳榔、嗑毒品…; 亦即是教師在晨間檢查時無法包含、確定的項目,就應該由家人幫忙檢查。

    教育部在這個區塊走回頭路確實是有必要的,因為「十要十不要」完全沒有聚焦在課業與考試上,反而更能讓家長與孩子暫時撇開升學主義的壓力,進而從「修心」開始培養正確的價值觀,為日後的人生塑造良好的品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