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會考談思考的能力

這次的會考,許多考生認為與自身無關,便信手寫來,敷衍應付,連最基本的「思考」都不願思考,不僅讓這次的旅測失真,也讓考生的考試態度,大打問號。對於思考,一直是現代孩子需要重視的,更是大考中,考生必須重視的第一個課題。

那麼,為什麼要考呢?

有一次上數學時,我同樣拋出一個問題:「說說看,為什麼接下來的步驟是8乘以4?」,有的孩子因為是「背算式」,所以當然無法理解; 有些孩子不明白「8乘以4」和「4乘以8」有何異同; 有些孩子認為這個單元是教乘法,所以一切的數字都要相乘。「數學表達」是九年一貫課程的數學能力指標之一,孩子必須跳脫紙筆的「寫數學」,而學習「說數學」,並接受同儕的意見詢問。當然,這也是思考的一環。

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學思必須並用,才不會偏廢了學習; 歐陽修亦曾說過:「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所謂的「商量多」,即代表多討論、多聆聽不同的聲音。思考是人類天生就有的資產,而人類的大腦雖然只佔了2%的空間,卻消耗了20%的能量,可見思考的重要性何其深遠。當我們停止、減少思考時,大腦裡的神經細胞亦會逐漸喪失聯結,導致我們的反應能力變差、邏輯推理變慢、訊息接收變弱,最後便逐漸失去做為一個人所應擁有的智慧、理性與尊嚴。

課本的知識倘若可以運用在生活中,才是真正落實知識「帶著走」的能力。許多孩子不思考,課本學到的知識全盤接收,亦不知將內容內化於生活中。當孩子在自然領域中學到「漲潮退潮」的知識時,假如到海邊遊玩時,是否真的會判斷呢?當孩子在數學課本中學習到垂直、平行的原理時,他知道水泥工程常掛線條與石頭,就是在衡量建物地基是否垂直?當孩子在國語課中學習了書信的寫法與原則時,當要寄信給老師時,是否知道該如何起頭、稱謂、署名?當孩子在社會課中讀到濟弱扶傾時,在日常生活裡,是否會伸出援手?

知識必須在生活中活用才是「活知識」,否則只是「死知識」。死知識囤積在腦內,會增加學習壓力,而當化做生活所需時,反而是知識的驗證與前進的動力。因此,現今的孩子,應該學習「活用思考」的能力,才不致成為兩腳書櫥。

孩子就像一部機器一樣,會思考的話,就能讓機器不斷運轉,製造出不同的產品; 反之,則像生了鐵銹一般,出師不利,運轉不順; 孩子也像是流水一般,會思考的話,就不斷有活水從源頭浥入,添加新思維; 反之,則像死水一灘,終究荒蕪。

會考,對某些考生來說,未必是有助益的,但會考過程中的「思考」,卻是每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都必須面對的。對於思考,不是只有考試時才需重視,平日在校學習,在家自學,在外與人互動…等,都是應該積極學習與培養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