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書分享-
企業家的教育現場-->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挑戰來自於一個非教育專業人員跨界到學校教書; 挑戰也來自於他任教的是當地資源貧瘠、社經地位低下的地方。
>,描寫的是一位白手起家的矽谷億萬創業家到高中任教; 他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並不是周旋於國際、企業、人脈之間,而是在一群高中小毛頭身上; 他藉由企業、領導的專長,向加州歡喜山高中毛遂自薦,以獲得任教的機會; 起初並沒有人願意給他機會,甚至認為他自討苦吃,但當他(本書作者史蒂夫波伊茲納)三顧茅蘆向校長大談其教育熱誠時,校長果然被其精神所感動,而願意給予教學的機會。
他從實習、教學觀摩開始,逐步走入一間教室。一開始,他的教學理想完全被打擊,因為他無法想像這間學校的學生素質竟是如此的差,學生上課也不大願意聽課,整節課下來,好像是史蒂夫老師自己高唱獨角戲。根據這所學校的校長指出,校方並不奢望學生考上多好的大學,只奢望能拿到高中文憑就很了不起了; 校長同時也指出,此地的父母親並不會理會老師的教學與學生的行為,甚至誇張到有學生懷孕,挺著大肚子、帶著小孩子來上學,因而讓該校有「懷孕山高中」之稱。
儘管如此,史蒂夫教師並沒有被這些眼前的景象所打倒,反而發揮了大愛,認為資源越不足的地方,越需要以教學熱忱來彌補,認為教育專業不足,越要以動力與創意來加強。作者自己也說了:「雖然我的目標訂得很高,但在學生看來卻是次要的事情,畢竟他們的生存需求才是最基本的」,他體悟到教育理想與社會現實的落差; 他開始想像,孩子們每天面對多元文化的衝擊、黑道與暴力的惡言相向、生活經濟壓力的苟延殘喘…,一旦背負著這些辛酸的過程,孩子要如何學習呢?因此,史蒂夫調整了教學方式,用最適切的教育策略,逐步帶領他們走向畢業之路。
究竟這些學生是否真的有很好的成就呢?其實我們也不得而知,但是我們知道,這些孩子在史蒂夫老師的帶領下,再也不排斥上學,注意禮節,尊師重道,知道學習是有樂趣且富有意義的。
幾年前,侯文詠作家曾經寫了>一書,提到:「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用很多教育理論去爭辯怎樣才是一個好老師,但是,只要和老師相處幾秒鐘,就知道他是不是一位好老師了。」史蒂夫,或許沒有教育執照,也不是教育養成的正式教育工作者,但他的熱情、積極、創意、用心,就足以證明了!
這是一本書寫高中教育現場的書,筆者雖然在小學服務,卻在本書中,學習到許多中小學都適宜的教育精髓; 在此,也針對本書所列的幾個綱要,與個人的教學立場做結合與論述。

一、 跨進教室的門檻
以目前的情況而言,要跨進教室/學校就是難事一椿; 每年不到個位數、十位數的教甄名額開缺,總開創出不到1%的錄取率; 就算第一階段已經「殺出重圍」,仍得面臨第二階段的層層考驗; 此外,報名費不算,光是交通費、食宿費就足以讓還未有正式工作的準教師們,費盡一筆開銷了。因此,要跨進教室的門檻,確實不易。
一旦透過教師甄試的管道順利進入校園之後,也開始面臨重重的挑戰。以「跨進教室」的「級任導師」例,每天七點多進到學校,便開始督促清潔工作、晨讀陪伴、處理校內與年段交辦的瑣事、批閱作業、授課、班務處理、午餐、午休、交辦家庭作業等,期間尚未包括了排解學生之間的紛爭問題、學生輔導、親師溝通…等,試想,身為一位導師,若沒有兩三把刷子,如何應付得了呢?
因此,跨進教室的門檻,不但得身經百戰,脫穎而出,進到校園內,還需八面玲瓏,應對得宜。

二、 怎樣教學,孩子才有興趣?
現在的教師,已趨向於年輕化,年輕,意謂著活潑、創意、熱情、動力,也是許多新任教師受到家長愛戴的原因; 試想,一位最「年輕」的老師,與最「年長」的小六生,差距至少十二歲以上,老師如何讓孩子有興趣學習,不產生隔閡,確實需要拿捏得宜,懂得學生的心智發展。
有些老師上課只看黑板、地板、天花板,號稱「三板教師」,有些老師上課會組間巡視,與每一個學生互動; 有些老師緊拿著課本不放,照本宣科; 有些老師撇開課本,還能侃侃而談,讓學生如沐春風。
那麼,應該怎樣教學、做好班級經營,孩子才有興趣在教室聽課呢?筆者提出個人在教學時的幾點經驗分享,
(1) 適時以學生的語言說話。
(2) 偶爾點出學生歡的卡通、漫畫、偶像、玩具。
(3) 教學有幽默感,散發教學魅力。
(4) 獎懲制度合宜,公平公正。
(5) 眼神與學生交流,必要時可和學生有不失分寸的玩笑話。
(6) 偶爾物質獎賞,滿足口腹之欲。
(7) 教學活潑,說學逗唱隨時派上用場。
(8) 教材準備豐富,並深入淺出帶出,吸引學生注意力。
(9) 變化多種教學方式,避免過多傳統式講述法。
(10) 有內容的教學,隨時插入較無厘頭的笑話。

三、 有致命吸引力的教材
對一位教師而言,教材是死的東西,唯有透過生動的教學,才能活絡班級氣氛。然而,教師亦可以自行設計「有致命吸引力」的教材,讓學生研讀。
何謂「致命吸引力」呢?筆者將之定義為有「創意」。創意大師賴聲川教授曾經說過,「創」是「倉+刀」,亦即大腦的創意倉庫,需要細細琢磨; 「意」即「立+日+心」,即「立在太陽之下的心」,也就是創意要與眾人分享,不藏私不佔為己有; 也因此,若能在班級教學當中,運用有創意的教材,必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筆者經常設計與國語文相關的學習單,許多學生愛不釋手,從來不知道國語文也可以跳脫課本,變得這麼有趣。舉例而言,要教學童寫詩時,教師可以先以相機拍出不同形狀的雲朵,讓學生想像這些雲朵像什麼?例如:「天邊的雲,像手槍的子彈,因為一顆一顆的,粒粒分明; 天邊的雲,像一隻大烏龜,因為中間的雲層,像突出來的殼; 天邊的雲,像媽媽的頭髮,細細的,飄逸動人…」; 這門寫詩的課程,還可以親自帶學生到戶外觀賞雲的變化,享受語文融入大自然的樂趣,學生能不興奮嗎?
又如,學童的書法教材均是最傳統的正楷標準字體與九宮格紙,教師可以著讓學生試著先寫春聯、寫書籤、寫在石頭上,有機會也可以走到戶外,欣賞家裡所貼的春聯、參觀書法展,目的是讓學生先有興趣,再進入書寫階段。

四、 全面提昇教育品質
這十多年來推動的教育改革,評價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教育當局已做了最大的努力,不斷檢討、研發,推出新的政策,然而,為什麼學生的壓力還是有增無減呢?為什麼家長看不到孩子臉上的笑容?為什麼學生的程度逐準低落呢?為什麼師長總不滿意現況呢?
教育是百年大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看出結果的; 最重要的,應當是如何全面提昇教育品質。那麼,應該如何提昇呢?
(一) 學生程度的把關:許多學生國中小畢業後,連最基本的國字、英文字母、數字加減乘除都無法習寫,更別提這些現象所帶來的閱讀理解問題、英文對話與書寫、數學運算; 由於中小學是一貫的義務課程,教師無法在測驗分數上予以嚴苛的要求,只能盡量予以輔導; 而長期下來的結果,便是學生的程度日益降低,引發教育界憂心忡忡,擔心未來國家的競爭力何在?
(二) 教師專業知能的把關:許多教師從「當初」進入校園之後,就不再積極進修了; 雖然現行規定教師每學期必須進修三十六小時,但教育當局經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會對這些研習嚴格掌控。除了研習進修外,教師的國語文、數學、社會、自然主科的能力,是否可以禁得起時代變遷所帶來考驗呢?或許,教育部可以辦理類似「在職教師國小科目知能檢定」,以瞭解目前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程度為何。
(三) 教師評鑑制度:評鑑當有助於提昇目前的教育品質,然而,目前遲遲無法落實的原因,在於「教師評鑑的公平性存疑」以及「評鑑之後的配套措施」。究竟該由誰評鑑? 當一位教師教學受到肯定,但書面資料總是做得不精美時,評鑑會如何?當一位教師不斷研習進修,但疏忽了班級的管理,評鑑又如何?當一位教師被評鑑為後段的話,是否會影響其考績或日後教學?

結語
這本書>,雖然是以高中的教育制度與教學現場為主,但是,教育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也許在企業家的「旁觀者」帶領之下,我們更能看到教育的全貌,也更能釐清教育的問題。
教育,可以是非常簡單,簡單到只是教書、批改作業; 教育,可以是非常複雜的,複雜到必須從政策面、國家發展來看。這本書也提及了許多教師的先進教法,當然也提供了許多教育層面的反思,身為師長、教育工作者的我們,都應該關心目前的教育,關心自己的孩子; 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他們將在二十年後,引領台灣,對於學子的教育現況,我們能夠不謹慎處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