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九月上路的環境教育法,規定每學期需上滿四小時,筆者列出四項教學活動,正好可以做為課程進度的安排,與各位教育朋友分享。

一、環境教育融入閱讀課程:因為環境議題與自然生態日益受到重視,所以相關的書籍、報導也唾手可得。如吳晟濕地,石化,島嶼想像>>,描述的是大城濕地與國光石化; 張曉風報告總統,我可以有兩片肺葉嗎?>>,描述的是台北202兵工廠的經濟開發與生態保存; 又如日本核災的專題報導、大埔農地開發、台灣彌猴…都是很好的閱讀素材。

二、講座分享:許多環保團體都致力於校園推廣,將環境的理念宣導給更多的孩子知道; 其實有更多的講者、作家如劉克襄、廖鴻基也經常巡迴演講; 甚至有些國語課文,也與環境議題相關,不妨邀請作者到校,與學童面對面分享獨特的經驗。

三、語文競賽:校方可以舉辦與環境教育相關的語文競賽,如演說題目:「我對節能減碳的看法」; 作文:「如何做好環境保育」; 朗讀則朗誦相關的文章,如撒可努走風的人>; 寫字題目也與環境相關; 再將優秀的作品,放置於校網或學習步道,將可達到宣導之效。

四、校園巡禮:許多學生在學校唸了六年的書,但卻不知道校園的花草樹木種在哪裡、有哪些鳥類曾在校園棲息、生態池有哪些水生動植物。校園巡禮對大部分的學生而言,都樂此不疲,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分別記錄花、樹、鳥、水生動植物等。

環境教育可以是校外的戶外教學、社區農林漁牧體驗,也可以從校內著手。教育是一種認知、情意、技能,也許先從校內的認知著手,再逐漸培養孩子的興趣,讓他們的視野逐漸向外拓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