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名人堂」刊載了 洪蘭 教授的言論,令筆者想提出個人對 洪 教授的看法。
筆者從事教育工作,像李家同、 洪蘭 教授等雖然在大學任教,卻致力於小學現場,一直深受我們的喜愛; 因為想更瞭解弱勢孩子與學習不力究竟出自於什麼原因,所以更讓我有興趣接觸 洪 教授有關腦科學的書; 直至今日,大概買了十多本其著作。然而,曾經「奉他為偶像」的我,卻不得不吐近日來的不快。
十一月底,洪教授在高雄有一場講座,我前往聆聽,只聽其所提的一些生活瑣事,就不難理解為何他會對台大醫學系、大學生素質有所感冒了; 更可以說,他是個喜歡小提大作的人。在那場講座,他說他的辦公室一定要在廁所對面,因為走路上廁所是浪費時間,他在書裡不是提到凡事別操之過及,要多一些緩和、慢性的生活嗎?第二,她說凡事一定要衝第一,所以搭高鐵到高雄的時候,馬上選定第五車廂,一出車廂,就是手扶梯,馬上就可以領先其他客; 試問,在群體裡,大家都搶第一,誰當第二?她書裡最常提及的就是「多元發展,不用當第一」。 其三,她說他說話聲音很小聲,是因為太大聲會有礙學生的學習; 試問,有那嚴重嗎?
喜歡看他的書的讀者,大概都能認同她對大腦與神經認知科學的專業,但並不表示有了專業就可以大放厥辭,大肆批判,或是只看到表面,就以偏概全; 個人認為,洪教授有時是極其悲觀的,所以在書裡經常引用所見所思的負面情境,而讓自己感到憂心忡忡、難過連連,難道研究大腦科學的她,不知道太多的負面情緒會影響身心發展嗎?又他說他看病絕不會再到台大醫院看病,我不禁想,一件評鑑的事,竟影響到求診印象,這是理智的判斷嗎?又他在書裡口口聲聲說,要用愛、關懷、寬容來面學子,為什麼到了近日的言行舉止,竟都變了樣?
吾人肯定他對教育有深層的遠見與求好心切的態度,但在一連串與學生的針鋒相對中,實難看出教授的雅量與真實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