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藝術
前幾天參加一場親子教育的講座,一位講師分享他長期帶領孩子的經驗,他發現,許多的國小學生,太會說話了,但是,也太不會聽話了。
我頗有同感,現在的孩子喜歡「說話」,尤其想到什麼,當下馬上脫口而出,完全不顧慮到他人的感受; 至於「聽話」,大部分的孩子都「選擇性」的聽,只聽有興趣的,重要、切身的,卻常聽而不聞。
聽和說,都是孩子在生活中最基本的溝通方式,也是語文智慧中最易表現的行為。聽和說,都必須建立在互信互惠的基礎點上,能夠聽到別人說什麼,並且「聽懂」別人的意思,甚至聽出關鍵、弦外之音來; 說,必須說出、說好,更要說美。我常告訴孩子,用謹慎的心說話,用高尚的心來聽話,並且用一顆認真的心,學會在言裡間,互相尊重,互相聆聽,互相接納; 我更在每一堂課程中,選擇性地讓孩子發表,第二位同學必須重覆第一位同學的內容,第三位同學還必須對他們提出看法,目的就是學會聽與說,並進一步學會思考。
我們常說,「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貴在精不在多; 對於國小孩子來說,由於自制能力不足,再加上容易受到刺激性言語的干擾,所以往往「話不好」又「話不雅」。我常叮嚀他們,說話前先思考這時候該不該講話?講話的內容是否符合情境?對方聽得懂您的意思嗎?所以「話到口邊先在心裡反芻」、「三思而後『言』」就是這個意思,避免過於急躁、情緒失控或思緒不清就「惡言出口」了。
說話高手戴晨志先生經常到校園分享他學習說話、寫文章的心路歷程,他的生動恢諧幽默,常把在場的人逗得大笑不已。他說,他一定會先靜下心來聽別人說話的態度、內容,來決定這個人的特質,再用相同的特質來回應他; 他也說,聽和說話間有某種程度的關係,只要搭配得好的話,可以拉近彼此的關係。當我面對一個喜歡說笑的孩子時,我就必須用較活潑的方式回應; 當孩子是輕聲細語的時候,我也必須至柔、至善才能在彼此之間聽出和諧,說出共鳴。
在對待他人的時候,也要學習多稱讚他人,學會說話的藝術。「口說好話、心存好念、身行好事」就是這個道理; 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言一句六月寒; 說好話如口吐蓮花一般的有氣質,又高雅; 在同儕間,如果學會多說好話,也必能贏得較好的人際關係。
在現今的教育過程當中,雖然已經沒有「聽話與說話」的課程了,但是「聽」和說」卻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我們可以試著讓孩子多看好書,多記好話,等到遇到該說的時候,自然就能恰如其分地說好; 對方也能「聽出」一席有品味的話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