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管教方式大不同
每個孩子天生下來就有獨一無二的特性,再加上隨著年齡的增長,所接觸的人事物多了之後,自然會產生自己的想法與見解。許多的父母親常為孩子的管教問題傷透腦筋; 事實上,父母的管教方式如果是固定的一套模式,當然很難去應對多變的孩子; 所以真正的關鍵,在於家長對孩子的處理方式,要隨機應變,也要視情況與心理年鈴而定。
曾經聽過一場講座,內容提及親子間互動的種種; 在每個人的身心發展上,是極其符合馬斯洛的金字塔圖,亦即生理需求-安全-人際-尊重-自我實現。這一個過程,恰巧符合孩子的心智年齡,也間接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從外在環境而言,今天並不是一個單純、保守、封閉的社會,而是一個充滿挑戰、危機、誘感的多元社會,套用在孩子的心理發展,有所謂猩猩人類-腥腥人類-新新人類-新興人類-新心人類。所以不論是從個體來說,或是從外在而言,每個孩子,或是每個人,都不是一個「靜」的生命體。
以國小低年級的小孩子而言,外在環境對其影響還不大,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多半是本身「個性」或是「模仿家人 」而來,要在這個階段即判定一個孩子是好是壞也未必公平。許多父母親看到此時的孩子一有行為偏差的表現,往往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恨不得一令之下能把壞習慣統統改掉。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幾乎不太懂事,或者出於好玩好奇才會闖禍; 身為父母的,不妨試著用「哄」的方式,只要下次改過,就和你條件交換換,比方說給顆糖或是假日出去玩。畢竟多半的孩子並不是故意要使壞,也不是「性惡」,父母親大可不必以「威權」來制服孩子。更甚者,一罵之下將會造成孩子一輩子的陰影。
到了中年級,孩子在學校比低年級時多待了二年,照理說,人際的互動關係、事情的判斷應該熟悉不少,哪些朋友可以結交,哪些東西不能碰,哪些原則不能違反…,這些問題孩子應該能初步的掌握。會犯錯的孩子,同樣可能出於好玩、好奇,但是父母可以向孩子說道理,不能像低年級的孩子一樣。父母親可經常帶中年級的孩子參與各類型的團體課程,以藉由相互學習,相互模仿中獲得同儕的認同,也培養自己的信心。父母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犯錯,也不要急著斥著,試著靜下心來聽孩子怎麼說。畢竟這時期的孩子,是很願意用「心」來表達情緒的。
高年級的孩子,在管教上比低年級更為困難。高年級的孩子很精明,能夠很清楚查覺出老師的眼神代表什麼,相信孩子在家也能很清楚看出父母想要表達什麼,也因為這個原因,親子之間不用多說話,眼神便告知一切; 高年級的孩子,比較不願意和父母親談心,這階段的孩子,已慢慢向傾訴的重心轉往同學。在高年級到國中階段,父母老師都要和孩子保持「亦師亦友」的關係,孩子該有的禮儀、分寸仍是不得踰越,但可適度和孩子開玩笑(中低年級常把玩笑當真)。這階段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畢竟要變成小大人了,不該一付事不關己的樣子。
教養一個孩子真的不容易,不但要「教育」他,還要「養育」他。有些父母親往往認為給孩子吃得好穿得暖,就已經盡到父母的責任了,殊不知這只是滿足孩子最基本、生理的需求罷了。事實上,要帶好孩子,最重要的還是從「心理」層面照顧好,也就是家長必需重視「家庭教育」與「心靈教育」,只要兩者能兼顧,相信孩子應該能夠很正常、很有自信的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