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在台灣,我們是幸福的,我們有美麗的山川河海、我們有豐富的人文史景,這些珍寶都是要經過體驗,才有辦法感受到的; 在學校的教育當中,我們如何引領孩子,去認識我們寶島台灣呢?甚至更聚焦地去落實鄉土教育呢?

我是一個熱愛台灣的老師,同時也是一個喜歡遊賞台灣的旅人; 我深深覺得,台灣之美,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在我的課堂中,我怎麼介紹、規劃,甚至告訴家長呢?

  • 走踏社區鄰里:有時候,未必要到大景點、大山大水才能受到台灣的魅力; 往往,許多保有台灣風味的鄉土小景點,就蘊含著濃濃的台灣味; 如鄉間一棟不起眼的紅磚屋、瓦屋、老咕石搭建的老宅、三合院,又或某個空間所遺留下來的古跡、扁額、牌坊…,其實都能感受到台灣的風味; 這些大多是歷經歷史的滄桑,但卻是先民胼手胝足的印記。
  • 與耆老有約: 社區的耆老,或是文史協會的成員,往往最了解這個社區所發生的歷史大小事。台灣有很多的故事,都是隱身於這些社區裡的。台灣珍貴之處,在於有許多的歷史,有台灣單純的歷史,有與中國、日本等各國互動的歷史,因為這些,才讓台灣的文化變得更為豐厚。多與耆老互動、聊天,可以更認識台灣,了解先民的開拓史。
  • 參與民俗活動: 台灣有許多民俗活動,是台灣/東方人特有的,也是許多西方人到台灣覺得最有趣的部分。例如,廟宇、宗教祭典、生命儀式、傳統習俗,其所延伸出來的建築、飲食、文化、服裝、生活、藝術、文字…等,都臻為別緻。台灣的天燈文化節、媽祖繞境,都是舉世聞名的,倘若願意讓孩子試著接觸幾次,想必孩子會覺得生在台灣,是一個榮耀。
  • 探訪老產業:台灣有許多珍貴的老產業,如今也可能因繼問題,而逐漸成了夕陽產業。<<尋百工>>一書便是介紹台灣一百種值得珍藏的產業,像打鐵店、擺渡、製作燈籠、皮影戲…; 台灣經濟在七八年代得以起飛,來自於許多產業的支撐,然而,隨著時代的更迭,許多產業卻也因而沒落。探訪老產業,可以看到老一輩的人,他的生命、他的生活、他的態度,與其說去看一個產業,倒不如說是去看一個人「精神」。
  • 研讀台灣:近年來,台灣的能見度在世界上與日俱增,關於台灣的相關論述,也愈來愈多。研讀台灣的論述,未必僅祇於過往的台灣史,也許是了解台灣的現代風貌、了解台灣的在地特色、了解台灣的文化; 例如,各鄉鎮的特產、行政區域的古今地名。
  •     ; 長遠來看,當孩子行腳海外,介紹自己的家鄉時,將有更多可以分享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