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傾聽一段教師改變的歷程

 

聆聽故事,個案分析

小箏是一位去年剛考上的國小教師,費了十年的心力,終於一圓教師夢。剛踏入校門的第一天,他熱情滿滿,但她也坦言,累了這麼多年,實在好想好好休息一下; 她說,如果可以擔任純科任教師,該有多好。她眼神中充滿著無奈,但卻又有著初任教師的熱忱; 她目前擔任的,是六年級的導師。

    小藍是一位科任教師,主要上電腦、體育、綜合活動…等科目。他說,他在學校已經算是個資深老師了,但也因為在學校待久了,很多事情都希望能讓新進、年資淺的老師來做,久而久之,竟有同事在背後閒言閒語,說他的不是。同事之間不但沒有互相幫忙,反而勾心鬥角,最後讓他成為不需要任何專長的科任教師,也不放心讓他兼任組長。

    小華老師是一位認真盡責的老師,對於班上的一切事務,總是全力以赴,但是,她說,她不想接任何班級以外的事情,舉凡協助科展、帶隊比賽、薦派出去研習…,總之,教室內的事情,再忙再累她都甘之如飴,但只要脫離班級,看不到自己班級的孩子,她就斷然拒絕; 也因此,有人說她不顧校務,但也有人說她的班級,帶得有聲有色。

    阿宏老師最討厭的事情,就是參加校內周三進修。他說他的專長是體育,但學校推動的校本課程是閱讀與寫作,偏偏行政人員又爭取許多計畫經費,辦了許多語文類的研習,卻又強迫大家要參加,且最好可以寫下心得回饋。他說,他已脫離了班級導師多年,幾乎教不到國語課,為什麼要參加這一類的研習?為什麼不辦多一點的體育競技的研習?難道是因為體育是非主流嗎?

    阿華老師今年是學年主任,任何的事務都要統籌十多個班級導師的意見,必要的時候,還要不定時跨年段與每一位學年主任協調事宜,有時候還要向主任、校長報告。她說,她最討厭做這些瑣事了,做得好,大家覺得理所當然,做不好,又得扛起一身的責任; 前陣子,她在臉書上寫下她的心情,希望這個學期可以趕緊結束、卸任。

    阿芳老師對於行政工作興致缺缺,也是一位很有主見的老師。前陣子,她寫了一封信到教師會,請他們協助訪視評鑑與課程計畫的事,她希望,能夠減化行政的量,也減少一些無謂的評鑑、紙本堆砌、資料造假、美化書面…等; 她希望可以把時間投資在孩子的身上,真正落實教育的目的。

    一個老師,一個故事; 十個老師,十個故事; 百個老師,百個故事。教育圈,其實就是一本故事大全,值得我們去聆聽、解讀。我喜歡聆聽每一位老師發自內心的獨白,也許是充滿正能量的,也許是充滿憤慨的,但我們都在傾聽與分享的過程中,看到老師的需求。

 

鼓勵,正向的能量

    鼓勵,是人人都需要的,也是人人都渴望的; 長期以來,老師總是習慣性地給予學生正向鼓勵,卻鮮少接收到上級長官給老師們的鼓勵。往往,老師是一位職場中極為保守的一項職業,大多數的老師,選擇默默奉獻,不在乎功名成就,但也因為這樣,當老師被要求本份以外的工作時,總是儘可能地想擺脫,並以自己的班級、教師專業自主、教學歸教學行政歸行政…等考量做為擋箭牌,以堅守自己的班級崗位; 這樣究竟是好是壞,當然見仁見智。

    就以這幾年來,常聽的,教師是否要擔任導護工作、教師的寒暑假是否能放得理所當然、教師的午餐午休時間可否真正自由、教師下班之後是否可以不接家長的手機…等等,其實這些話題也都在教師、行政、校園、社會中圍繞著,並有著正反兩方的論述; 而身為老師,其實並不愛計較這些工作、時數,但往往在某一個時機、議題上,卻又被社會輿論提出來炒作一番,致使最單純的教學生涯,在面臨這些狀況時,教師經常騎虎難下,左右為難。

    然而,不論是教師本身的個性以致影響自身的教學; 抑或教學與行政層面上的相互抗衡、衝突; 或是教師面對社會時所應保持的態度與立場…,其實都考驗著自己的智慧,也考驗著自我專業的形象。也因此,教師教育價值的建立、自我內心的省思、教學層面的觀照,就有許多值得檢視,以提昇更多正面的能量。

 

一段挫折的分享之路

    今年,因為申請了一個計畫,需要帶領一群老師到幾間學校,協助校內的老師共同成長。當時,我對學校的整體環境,做了初步的swot分析,最後,我提出了「學科領航」的計畫,希望與校內有心學習老師,大家共同組成一個學習型的組織,平日可以線上討論,某些時間點可以當面交流; 計畫的內容,涵蓋了共同備課的理念、說課、觀課、議課的內涵,以及語文學科較專業的文本分析、閱讀理解、提問層次。當時,我興致盎然地申請,也初步與主任取得共識,而這筆運作經費也如願地核撥了下來。

    然而,當我滿懷期待進入校園,與教師共同對話時,我才發現,我們彼此之間的眼神似乎是沒有交集的,我們對談的氣氛中,似乎有一層隔閡橫越其中。二節課的課程,我充份備課而侃侃談著,老師卻勉為其難地與我互動,時間度日如年般地溜過,我們結束了第一次的共備。

    一位老師私下向我抱怨,他說,「這個計畫是行政人員申請的,雖然沒有強迫參加,但是主任、校長都拿著計畫到你面前了,你能說不嗎?」另一位老師說,「因為學校今年面臨學校評鑑,所以時常要求老師參加教育局處的活動、計劃,搞得課表上的正課,都必須犧牲掉,不然就是調課、請人代課…。」也有一位老師說,「其實我不是不喜歡你來分享,只是每當上課時,想到這是主任為了計畫、評鑑而申請時,心中不自覺地就浮出了那些畫面…。」身為一位教師的我,聆聽著,也非常能理解他們的難處.畢竟,我曾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主任,也是一位經常入校協助教師學習的輔導員。彷彿,那一則則老師內心的故事,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分析、思索,提出解決之道

    那次課程結束之後,我思考了許久,我歸納了一些原因,也做了一些分析與解決之道。

    老師們如果覺得是行政帶給他們壓力,那我是不是可以和老師們溝通看看,希望減輕彼此間的困擾?如果老師們覺得某個學科,如國語文教學,已經不成問題,所以無心聽課,那我是不是可以引進不同的師資或資源,或是帶領不同的學科?如果老師們認為班級課程進度是問題的話,那我是不是可以利用彼此都是空堂的時間,與大家一同進行學科討論,或是帶領教師如何做有效教學,掌握進度?如果老師認為自己沒有時間再產出教案、實作成品的話,那我是不是可以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就直接實作了呢?如果老師覺得面對面上課有壓力的話,那我是不是可以改採線上教學、錄製影片的方式,來協助他們?

    在我沈澱心情之後,我改變了做法。我與老師協調大家可以抽出空堂並且不需代課的時間(有些導師不放心自己的正課讓代課老師上),我也希望老師可以在課堂上直接產出作品,不需要額外花課餘的時間; 我也讓這堂課,由他們主導,我只是一位傾聽、輔助者; 我也錄製了一些教學影片,希望老師能撥出一些時間,自我成長,而免於到外地研習的舟車勞頓之苦。

 

改變開始了!

    我釐清了問題,也進行了修正,一個學期過後,我看到了這一批老師的臉上,有了不同的眼神。他們放心地說著自己怎麼教一個單元; 他們分享著課堂上的趣事; 一位老師拋出了一個問題,其餘的老師欲罷不能地分享自身的經驗; 一位老師帶領其他老師產出一張課文心智圖的海報,還說這是他們這幾年來第一次嘗試實作; 一位老師經常在line群組中張貼班級的照片,而大多數是和學生的作品有關的; 更特別的是,一位老師邀約我下個學期能到他的學校,在周三進修時分享我的教學經驗…。

    好幾次的互動後,我的內心是澎湃而感動的; 我總是期待著進入該校,和老師們談談教學的歷程,甚至是和他們聊著天南地北,亦師亦友亦夥伴。

    是的! 我看到了改變。Super教師爽文國中王政忠老師曾經說過:「只要改變發生,所有的改變就會不斷地發生,而所有發生的改變,都來自於0.1的堅持。」

 

聆聽故事,改變終於發生了!

    一個老師,就有一個故事; 一段教師的成長歷程,也有一段可讓人感動、娓娓道來的故事。我喜歡聽故事,更喜歡在故事裡,找到可以協助老師的支點。要協助教師成長,其實是需要挑戰的; 教師的個性不像學生,也因教師沒有任何升等、薪給、分級制度,所以更顯困難; 他們有的,往往只是內心自我的成就感,以及外在給予的鼓勵語言。但是我們都希望能看到改變,從改變開始,給予支持、鼓勵,給予更多開放性的交流、互動,傾聽他們的心聲,或許就能發生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