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陌生到熟悉—105國中會考寫作評析

 

從陌生到熟悉,是一種生活化寫作經驗

今年的會考寫作測驗,題目為「從陌生到熟悉」,與往常一樣,充滿生活感受。103年為《面對未來,我應該具備的能力》,102年為《從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及《捨不得》; 101年為《影響生活的一項發明》,100年為《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和《當我和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候》,依循往例,題目生活化,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因此,考生普遍反應容易書寫,也不會有看不懂題目的現象發生。

 

寫作題目說明

也許是來到一個全新的環境,從分不清楚東南西北,最後對所有的巷弄瞭若指掌;也許是加入一個團體,從剛開始找不到對象說話,到漸漸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暢談彼此的夢想;也許是接觸新事物或者學習新技能,從獨自摸索、反覆嘗試,到終於駕輕就熟,而有深切體會……。從陌生到熟悉,其中有著苦甜的滋味,也帶給我們許多思考。請以「從陌生到熟悉」為題,寫下你的經驗、感受或想法。

根據「題目」及「說明」,本題偏屬於「感性類」的題目,要考生嘗試寫出自己過去的經驗與感受,並藉此延伸出自我的想法; 考生的取材範圍很廣泛,舉凡家庭與家人的互動、學校與師生的互動、參與社團活動的過程、轉進新同學的互動情形、參與社會議題…等,只要能寫出自己對新接觸的「環境」、「人」、「事」、「物」等由陌生到熟悉的歷程即可。而為了能更細膩且精準地寫出「陌生」、「熟悉」、「其間的歷程」,建議採一項經驗來書寫,且儘可能地具體、有文學性地描述這一部分。當然,若想要成為數萬份作文卷的「紫牛」,就需有「特色」,且「情感細膩」又「有層次」地鋪陳敘述,包括了「心境的轉折」、「過程中的體悟」、「事後的成長」等,都是獲取高分不可或缺的要素。

 

陌生、熟悉與時間的鋪陳

    「從陌生到熟悉」是一種「過程」上的轉變,包括了「陌生與熟悉的單獨感受」、「為什麼會變熟悉?」、「陌生與熟悉間的歷程?」、「熟悉與陌生之間的差異」…等。在生活中,有許多「陌生與熟悉」的事例,舉凡,一家人搬進這個社區,一開始一定相當陌生,逐漸的,便會熟悉這裡的生活環境; 一個學生開學進入班級,一定會對師生與班規相當陌生,但經過時間的調劑,總能脫離陌生,走向熟悉…; 因此,從陌生到熟悉,便是要考生把「時間軸、過程」描述出來,藉以讓閱卷教授看到其間的改變。

    從心理科學的角度來看,陌生到熟悉,便是一種「習慣」的養成; 原本接觸一個不曾有過的事物時,摸不著頭緒,什麼都不明瞭,但一而再,再而三地練習,反覆摸索之後,便能熟能生巧; 洪蘭教授曾經說過,一個習慣的養錢,要經過二十一次或二十一天的建立,才能在大腦中奠定記憶迴路,進而養成習慣,熟悉行為。

 

生活經驗,寫出特點,出奇致勝

    對於學生的生活經驗而言,最容易書寫的,便是從國一一踏進班級的陌生感,頓時間油然而生,再寫到國一下、國二、國三的慢慢熟悉,也開始產生各種互動; 又或是參加某個活動,原本什麼都不知道,但漸漸地,熟悉了帶領人、熟悉了社團好友,也有信心成了活動的核心人物,熟悉一切也掌握一切; 又或是讀著某個艱難的學科,原本什麼都看不懂理不清,彷彿陌生人一般,但經過思考、解題、推敲之後,便逐漸明白題意,也領略到箇中滋味。每一種生活案例都值得成為寫作「取材」的主原料,但是,若考生能力足夠的話,也要儘量寫出與眾不同的事例,才能別出心裁,讓閱卷委員眼睛為之一亮。

    關於這樣的題目-<從陌生到熟悉>,最大的差異點,便是心情上的轉折,所以考生儘可能地能找出「陌生與熟悉」間的心情比對; 例如,在陌生的時空中,心情顯得忐忑不安、如坐針氈,希冀一切都能趕緊渡過,但到了熟悉的環境時,心情卻相當坦然,無憂無慮; 所以考生可以更具體地寫出心境上的轉化,這也是可以表現對文句的拿捏、對修辭的運用、對情境的安排…等,足以出奇致勝的關鍵。

    當完成了「陌生點」的鋪陳之後,還得繼續書寫「到」,即為「時間過程」,應把轉變的歷程不疾不徐,有條有理地娓娓道來,也許是透過一場遊戲、一次的自我介紹、好幾次的互動,才讓陌生成了熟悉,也才能化解冷漠、尷尬與不安; 但是,「熟悉」是不是比「陌生」還要來得好呢?這也是見仁見智,考生可以嘗試書寫,也許熟悉之後,變得無禮、變得隨便,反而比不上「陌生」時的文質彬彬與禮尚往來的感受。因此,類似這樣的反面書寫,反而容易讓委員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加脫穎而出的機會。

 

立意取材,新聞融入,延展深度

    考生也可以在文章中,舉出各種從陌生到熟悉的例子加以印證。例如,許多球員在登場比賽時,總要提前到球場去看一下場地,為的就是消除緊張、熟悉場地; 又或是同學們熟悉的各式預演,也是把陌生的事情,嘗試做過一次二次,讓它變得更熟悉; 又或是在今天的會考測驗時,一定有考生會提前來看考場,為的就是減少陌生,增加臨場的熟悉感,才能適應大考。

 若取材寫「剛進陌生的校園,我覺得什麼都不熟悉,有些害怕,想要逃離,但經過時間的淘洗,我漸漸熟悉了…」心得感想若只寫到「我終於從陌生到熟悉,和新同學打成一片,真是太棒、太開心了!」就頂多只有四級分!但若能進一步談到「我學會適應新的環境,我懂得接受新的挑戰,也能在陌生的環境中,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並且和更多不同類型的同學相處,三人行必有我師…」如此,才能讓文章更有內涵,也更有深度。

    除了生活經驗之外,考生平日若有研讀新聞習慣的話,也可以嘗試融入這一年來,較為大家所重視的新聞,如王建民南征北討,賽前總會到陌生的場上地熱身,以熟悉環境,發揮實力; 又或敘利亞難民舉家搬遷到難民營時,一開始也對環境感到相當陌生,語言有著隔閡,文化有著差異,幾近無以適從,但經過好幾個月的生活,也逐漸熟悉,甚至還發起組織,倡議人權。當然,還有更多的新聞事件,可以連結出「陌生」與「熟悉」的關係,端看考生平日如何下功夫。

 

範文賞析

   筆者針對本次寫作的題目,與幾位老師、學生、寫作同好共同草擬了一篇範文; 茲與各位讀者分享。

範文

從陌生到熟悉

每當夜闌人靜時,我總愛幻想; 想著,再過不久,便即將別離; 回首往事,也無風雨也無晴,剛踏入國中校門,一切的陌生與熟悉了六年的國小校園,有著天壤之別; 彼時,我擔憂著我所遇到的師長、同學、課程…。

    從陌生的氛圍中,我感到侷促不安,一顆心,翻攪躍動,我多希望國小六年級的同學能繼續與我同班,但,這不只是緣木求魚,更是逃避成長的一段路。開學的那一天,我瞥見每位同學的臉上,掛著靦腆又害臊的表情,眼神對望彷彿就要被吞噬一般,於是,我只能望著台上,聆聽老師的關愛言語了。

    第一堂課,老師帶領我們玩破冰遊戲,我們拿著紙卡,向對方自我介紹,並蒐集一個個同學的簽名以及燦爛的微笑; 當時的我,害羞又不擅言語,恨不得這堂課可以立刻結束。然而,我也在過程中,逐漸找到一種熟悉的感覺,也許是親切的笑容,也許是相同的經驗,也許是我們之間存在著心有靈犀的感應吧!

    往後的歲月,我們一同渡過。那些曾與我在破冰遊戲中取得信任的夥伴,成了我分組學習、分憂解勞的最佳拍檔。所謂「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在時光荏苒的洗鍊中,我堅信我們不只是友誼,更是相互成長、互助、心靈交流的好朋友。每每在我們傾吐心事時,我們暢談往昔,回首相見面當刻的陌生,竟蘊釀了此刻無話不說的熟悉。

    也許,就如同許多人所說的,「時間是一種魔力吧!」能沖淡痛苦,能化解仇恨,能拼湊記憶,能積累情感。我們就常坐在校園的一角,看著天地間的變化,你說,那些同學習慣走這條路、習慣與老師相處的模式、習慣聆聽鐘聲開始聽命行事,不都是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嗎?我說,那美麗的人間,充滿著規律,小貓習慣夜晚在這兒出現,蝴蝶總愛在這叢花團上採蜜,螞蟻使勁地沿著路線搬運挪移,也猶如我們一樣,在陌生中找到過程,進而熟悉,漸成習慣。

    當鳳凰花開,夏蟬引吭,便要別離。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但願我們的熟悉感,能成為永恒,更加些情感,調高濃度,讓我們成為最沒有距離的朋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