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我們用閱讀遨遊世界

 

從台灣跨到世界的閱讀活動

四月二十三日--世界閱讀日,那一天,我們將「世界」與「閱讀」結合,規劃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可以「閱讀世界、拓展視野」。
    提及閱讀與寫作教育,其實台灣的推動歷程,早已行之有年,然而,就我的觀察,我發現我們的閱讀,過於聚焦於「台灣」或「台灣的讀本」,也就是說,缺少了「國際」的元素。於是,在「『世界』閱讀日」那一天,我靈機一動,試著想給孩子不一樣的體驗。
    我問孩子,對於「世界閱讀日」,你會從字面中,怎麼解讀這個節日呢?有的小朋友說:「就是全世界的人都在閱讀」,有的小朋友說「把世界各國的名著都閱讀完」,也有小朋友說「透過閱讀,可以學習不同國家的文化、風俗」等;其實,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可以喚醒全世界的人,多點紙本閱讀,而非停留於過多的電子、平板上。

 

世界閱讀日,導引英國與西班牙
    我說了一段故事,也播放了一段與世界閱讀日相關的宣導短片,我讓孩子們知道這個節日的由來; 當看完之後,我請學生歸納,統整訊息,實踐了閱讀理解當中的一些策略;孩子的回答大多能回應文本內容,但唯一的缺點就是口語表達能力稍嫌不足。總的來說,世界閱讀日的起源,是為了紀念莎士比亞與<<唐吉訶德>>作者塞萬提斯而設定的。
    此刻,我秀出了一張世界地圖,我請班上的孩子說說看,莎士比亞的出生地英國在哪裡?塞萬提斯所居住的西班牙又在哪裡?對我們老師而言,應該都能輕而易舉地找出地理位置來;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全班三十個四年級的小朋友當中,只有二位小朋友指得出英國位在哪裡,而沒有一個小朋友可以正確指出西班牙的位置。我納悶了一下,我又到六年級的教室,測試了同樣的問題,得到的數據是,二十八位小朋友當中,能指出英國的有四位,能指出西班少的有一位,而且有一位高年級的小朋友說:「常聽到英國,但是偶爾才會聽到西班牙」,也有一位中年級的小朋友看到世界地圖,驚訝的說:「哇,台灣好小,世界好大呀!這是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看到世界地圖」。

 

世界新聞,文本標題初探
    我蒐集了這陣子以來,世界上發生的重大新聞紙本資料,讓孩子們研讀。這些資料分別包括了:()敘利亞難民逃往歐洲。()肯亞逮詐騙台灣人,兩岸搶人()南美洲茲卡病毒肆虐,危及懷孕婦女。()比利時恐怖攻繫,IS埋下重重陷阱。()日本熊本發生規模7的強烈地震,台灣人愛心捐款。在這五則新聞中,我並沒有要求孩子們要讀懂新聞資料中的所有字句,畢竟國小中年級的孩子,仍無法正確掌握大人的報紙,也無法對新聞提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因此,我只希望,孩子們能在「報紙標題」中,推論出可能的意思。
    「推論」、「猜測」是閱讀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能夠推論、猜測,便能對文章內容略知一二。 一位小朋友在「敘利亞難民逃往歐洲」的標題與報導中,推論出敘利亞可能是戰爭很頻繁的國家,所以大家的生活都人心惶惶,居無定所,因此必須逃到比較安全又比較富裕的國家。這位四年級的小朋友,說得非常正確,口語表達也相當流暢,他是一位平日閱讀量就很夠的學生。另一位小朋友說「南美洲茲卡病毒肆虐,危及懷孕婦女」這個標題,應該可以推論出茲卡是個很嚴重的病毒,特別是針對懷孕中的婦女,而因為這篇報導的照片,恰好是一張蚊子叮人的照片,所以小孩子也推論出這個病毒,是由蚊子所傳播的;我請這位孩子在讀一次新聞文字,確認一下他推論的對不對?全班異口同聲表示正確;
這位孩子平日的閱讀量亦足夠,而且閱讀的速度非常快又流暢,幾乎毫無閱讀障礙。

 

閱讀行為來自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這二位孩子的表現中,我們可以斷定出一些結果。()平常喜歡閱讀文字的小朋友,在指派他做閱讀任務時,比較能夠迅速抓到重點,讀懂且願意讀出較複雜的文字。()閱讀習慣較好的孩子,在述說一件事情的時候,比較能夠以流暢通順的方式來表達一個概念。()會運用閱讀策略的孩子,能獲得更多的文圖資訊,並運用於大量的文字閱讀上。因此,這幾年,教育局處經常鼓吹閱讀的重要,便是希望孩子能從小便接觸各式的閱讀活動,建立起「閱讀基因」,匯進大腦的資料庫中,待有朝一日,想提取資訊或旁徵博引時,便會顯得容易許多。

    在這次的活動中,不同的班級、學年,也有著不一樣的「世界閱讀、閱讀世界」活動。低年級某些班級,讓小朋友欣賞幾個代表性的大國家的國旗,搭配這個國家簡單概述,並請學生說說文句的重點,藉以從中得知其意,也認識世界大國的國旗。中年級的班級,讓孩子們在世界地圖上遨遊,我也選擇幾篇近日來,較具有代表性的新聞報導,讓學生以不同的閱讀策略來理解文章; 某些班級的老師,更延伸到口語表達與寫作的教學,希冀提昇孩子們各方面的語文學習能力。高年級的班級,除了打開google地圖之外,也搭配今日的即時新聞或近日的熱門新聞,較深入的請學生說出看法、心得、提出正反論述。而我自己的班級,則融入了一首詩作,為我到國外的旅遊經驗,也設計了幾道謎題、謎底為世界地名。在今日,所有的師生都動員起來,我們都在世界閱讀日的今天,看到不一樣的閱讀活動,看到不同的世界,也拓展了學生學習的廣度。

 

活動省思-閱讀日,閱讀的象徵意義

    活動結束之後,我獨自思考,我認為「世界閱讀日」的理念,應該可以在任何一天落實,或是每個禮拜均可擇一節課來帶領。世界閱讀日,雖然是特定的那一天,但對我而言,它卻只是一顆種子、一記象徵、一個閱讀的起點,只要老師願意開始接觸一些國際的東西,再融入文本閱讀的概念,相信孩子們的閱讀視野,一定會因您而變得更廣泛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