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港邊海味-澎湖漁市場

 

關於澎湖,在「食」的方面,我知道頗富盛名的,便為「海鮮」;因此,在澎湖悠遊的那幾天,就算再累,也要詢問在地人,按圖索驥,找到澎湖漁市場。

    其實,在我所居住的高雄,也有一個知名的前鎮漁市場,但是,所謂的「近廟欺神」,又或是「澎湖」的漁市總是遠比高雄的有名,因此,我決定探訪一番。

    這次,我所鎖定的目標是為「土魠魚」,我從馬公市區的北辰市場,詢問如何前往澎湖漁市場,市區的賣魚小販極為可愛,知道我等一下要到漁市場,還特別告訴我:「你不要買我這裡的魚,等一下你騎去漁市場買,更便宜也更新鮮…」,這位賣魚肉的在地阿姨,操著澎湖特有的口音同我指引著,其實我是有些猶疑,又需要辨識的; 我納悶著,一般的老闆娘不都會儘量叫住客人嗎?怎麼這家的老闆娘反而把我「趕」到魚市場呢?

    於是,我聽從他的指示,才能在漁市場中大顯身手。

    一看到澎湖漁市場的方形搭配著海洋色系的入口牌樓,我便開始熱血沸騰,儘管進入十月,清晨五六點就略微涼意,仍阻止不了我的熱情。一踏進漁市,便有陣陣的海味隨風撲鼻而來; 對於海味,其實有時我是有些排斥的,但是這種氣味,又往往充斥著滿滿的親切感與草根性,或許,這就是台灣或是澎湖最本土的味道吧。而想要體會這樣的在地風情,也唯有真實走入,實際互動,方能有感。

     在數十攤比鄰的攤販中,我找到了一家以土魠魚為大宗的小攤,這個小攤煞是有趣,也夠為專業。小攤上擱置了約十來隻的大型土魠魚,和一些不知名的小魚種; 每隻大型土魠魚上面都有貼有一張專屬的數字密碼,上頭寫著「4.56.15.75.5」,起初,我不明所以,詢問之後,才知道這些代表的是重量。我說,可以只買一兩片切塊的回家品嚐看看嗎?老闆和旁人都用不可思議的眼光打量著我:「來加買阮的土魠魚,攏是嘜買歸尾的啦…」,於是,我只好選了一條最小尾的,約莫五公斤的土魠魚,讓老闆「庖丁解魚」一番。

    老闆的身手矯健,技法純熟,將整條大魚乾淨俐落地從頭部切開,接著取出內臟,再依序切片、再切片,並把尾鰭、背鰭、頭、臟器等部位,另外打包裝袋,並囑咐我這些適合煮湯,不要丟掉。這是我生平第一次上漁市場買魚,而且是買一尾超大型的土魠魚。從來不知道買魚也算是一種生活的小確幸,在這次的討價還價、辨識魚的新鮮度、看著全魚變成體無完膚、觸摸著魚彈性程度、老闆與我親切互動的過程,我覺得有趣極了。

    對於魚,其實我常常是「敬謝不敏」的,唯獨土魠魚是我勉強還能接受的。看到對於魚的切、殺、烹、煮,我常常也是不敢直視的; 特別是看到一把鋒利的刀,往魚的身上劃開的那一剎那,往往,我像吃了鎮定劑一般,久久無法自已。不過,老練的他們,拿起刀來,又刨又刮,又鋸又切,一點也沒有畏懼的感覺; 我看到一旁,還放著一把斧頭,我好奇著,為什麼殺魚還要斧頭?他說,有些魚是冷凍過的,裡面結了冰,觸感非常地硬,如果沒有透過斧頭給刀子施點力氣,跟本無法「解體」。而一旁,還放著一台機器,可以將土魠魚,切分成一小塊一小塊,那種機發出來的「磨刀霍霍」,好像又帶點些微的恐懼; 可,這就是討海人、賣魚的人,所具備的基本技能嗎?

    老闆從我的口音,聽得出我是台灣來的,而且肯定是遊客。他特別說,來澎湖一定要買花枝或小卷回去,我婉拒了他的好意,我只看著滿桌上,一隻隻飽滿又呈乳白色的花枝,又或一隻隻呈長條圓滾狀帶著鬚鬚的小管,還有蜷曲附有吸盤的小章魚,每隻都極為可愛,像一個小小的彈性玩偶一樣,怎捨得吃掉他們呢? 我放眼望去這裡的攤位,每一攤所販賣的海鮮,雖然大同小異,但近看之後,卻又各異其趣,這應該是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又充滿好奇心地注視著這些不識其名的魚: 有的魚是藍底黃線,有的鱗片透著亮光,有的魚頭形狀特別怪異,有的魚蝦仍活跳跳地在桌上跳著或伸展著,當然,仍有一些仍苟延殘喘或是早已因冷凍而奄奄一息…,每一種魚的姿態、形狀、眼神、色澤,都像是大千世界裡的各種拼貼圖形一樣,充滿著瑰麗與變化。

    在台灣,我就喜歡逛傳統市場,也許是那種融化的冰塊滴滿整個走道的市場,或是菜葉掉滿地的市場,或是時有垃圾堆積又時有腥味噴沖而出的市場,也或是機車亂鑽人群亂竄的市場,又或是極有規劃性的市場,我總覺得,在這些市場中,常能看到台灣土地的一種生命力,或許,就叫做草根的力量吧!這些傳統市場以菜、肉、魚、雜貨為主,鮮少全為單一販賣漁貨、肉類的,而各地專屬的漁市場,才是真正以海鮮為主的傳統市場。

    有時候,也真的不得不佩服這些販賣漁貨的老闆們。一位賣漁的阿伯跟我說,他晚上大約十一、十二點就會出海去捕魚,一直捕到半夜二、三點才回到漁港,一回到漁港旁的漁市場,又得趕緊把魚分門別類、倒入保麗龍或袋子分裝、簡易處理…,這些小小的動作,往往就是魚貨新鮮的關鍵; 到了約莫四點,各個來批漁貨的商家、餐廳老闆,便會到漁市場來喊貨,大概到了早上六七點,該下標、報價買魚的,便樂陶陶地把漁貨載回家,剩下的,便是零星的客人前來交易了,一直到大概早上八、九點,便差不多結束了一天的辛苦。

    我掐指一算,一天大概工作了十小時,比一般的民眾工作還要辛苦,況且還要在海上作業,時有風險。我不禁想起曾經寫過許多海洋生活的廖鴻基先生,以及經常關懷台灣鄉土而重要人物的沈芯菱,在他們的文字書寫中,都不乏有許多海上奮鬥、驚險、無奈又不為人知的一面,並流露出台灣底層人物的真情; 我也打從心底感謝,因為這些討海人,讓我們可以在漁市場裡,左挑右選,買到令人滿意的魚貨,進而成為餐桌上一盤盤美味而新鮮的海味佳餚。

    那一天的早晨,收穫著實極為飽滿,心裡的言喻就像澎湖的船隻上,寫著「豐盈、滿載」一般; 我扛著一袋袋的魚,走在路上,也充實著滿滿的心靈。當我們仍在睡夢中時,已經有多少漁民,早已在漁市場裡枕戈待旦,整箱、鋪貨、處理漁貨,當我們在冷氣房裡或自己的家裡休息、工作時,已經有多少漁民早已在大海中打撈並與天氣、海象做賭注、搏鬥。澎湖算是一個靠天吃飯的島嶼縣市,海浪大時,船隻無法出進港口,影響的便是漁貨量和絕大部分的生活物資; 當東北季風來襲時,島嶼彷若輕度颱風橫掃,幾無遊客; 而日正當中的春夏季,又如同大型烤箱封住了島嶼,把體表溫度帶到制高點…; 澎湖的子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他們逆來順受,毫無怨尤,每當我看到我身邊有澎湖的朋友時,總想更親近他們,因為我知道,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他們,是堅毅、善良且樂天知命的。澎湖魚市場入口意象認真的神情,讓我們有豐美的海洋大餐辛苦的漁業人們「庖丁解魚」的景象每隻土魠魚上面都有著神秘密碼-重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