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救教學—趣味性生字教學
因為有機會參加補救教學的研習,也有機會在班級中實作,所以個人認為,若能以「趣味、活潑、創意」的方式帶入,應該可以收到不錯的成效; 於是經過課程的轉化與產出,我設計了相關的「生字教學」,期盼將「生字」的部分,變成容易吸收的遊戲教法。
在補救教學的領域,其實我只是一個新手。但是因為一次的因緣際會,讓我得以帶領補救教學的課程; 當其他程度中上的孩子,看到國字時,可以馬上寫出注音、唸出注音,這一位補救教學班的孩子,則必須先想個三到五秒,然後才半信半疑地讀出正確的音來。
因為這樣的關係,我開始針對「國字與注音」的部分,設計一些淺顯、有趣的活動,後來,與這位學生訪談了一下,才發現他很喜歡這種活潑、創意的點子。
例如,在上生字的時候,我設計了一種「文字計算機」的活動,我請孩子想想看,什麼是「計算機」?計算機,顧名思義就是能夠運用加減乘除的機器,於是,我繼續告訴他:「那麼,你相信,我們國語課也可以玩計算機嗎?」,他不太相信,於是,我在黑板上這麼寫著:「清-水+言=」,我先請他猜猜看,他想了又想,就是想不出應該是什麼字; 經過我慢慢的引導,把「水」想成「三點水」,再告訴他,言可以擺放的位置,慢慢的,他才意會過來,最後,他終於很有自信的把「請」字寫了出來。
其實,在他瞭解這種計算模式之後,我繼續出了幾題,例如「晶÷3+月=」,他也可以在一分鐘內,寫出「明」。在這一課中,我們學習了很多生字,原本對於生字,總是感到困惑不已的他,現在終於可以對生字,稍微產生一些興趣了,甚至他也能自行設計題目,考考老師和同學; 雖然他的題目未必是最好的,但至少讓我看到他求知的眼神。
除了文字計算機外,我也嘗試讓他玩「字族」。「字族」,顧名思義,就是字的家族,在國字的形聲字中,形符與聲符組成,以「泡」為例,水就是形符,包就是聲符; 我再寫「抱」字,讓他觀察,這個字和「泡」有哪裡一樣、哪裡不一樣?這位學生觀察了一會兒,就告訴我:「右邊的包一樣」; 沒錯,我又請他從「注音」來觀察,他告訴我:「一個唸ㄆㄠˋ一個唸ㄅㄠˋ, 兩個都有ㄠ的音」,沒錯,這種問答方式,就能讓他慢慢建立起「形聲字」的概念。
接下來,我又從抱、跑、泡…等字,讓他分別來造句,例如:「我有雙手可以抱媽媽」、「我喜歡在操場上跑步」、「洗澡的時候可以玩許多泡泡」,此種造句的目的,就是讓他從字,理解到如何造詞,再到如何造句,這一連串的學習,對補救教學的孩子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因為連續性的學習,一下子就能讓他加深印象,直接進入長期記憶。
為了增添學習的趣味性,我便靈機一動,請他再把這些造句,全都濃縮成「五個字」的句子。例如:「我愛玩泡泡、來操場賽跑、雙手能抱抱」…,於是,我便示範一次「五字節拍歌謠」給他聽,例如:「加了水,就能吹泡泡; 有了手,就能夠擁抱; 加了腳,就能夠賽跑,加了草,就變成花苞」,他聽得呵呵大笑,好像把所有字族的字,全都學進腦海裡了呢!
此外,在進行「抱」這個字的時候,為了了解他的識字量,我也進一步建立他的字庫。我請他把課本、字典全都收進去,只留一張紙與一枝筆,我請他在三分鐘內,寫出與「手」就有關的字,看看他能寫出多少來。他在紙上,寫出來的字,依序有「手、打、抱、搶、拾、拉、推、捉、扛、拿」這十個字,雖然比一般學生少很多,但是他寫出來的字,答對率百分之百; 接著,我讓他翻二分鐘的字典,請他先略讀「手」部的字,再寫一遍,果然,這次的量,己經可以達到十五個字了。接下來,我再請他寫出「水」部的字,在三分鐘內,他寫出了「水、游、泳、渴、河、溪、汁、汪、湯、海、溪、沈」,共十二個字,再仿照略讀、記憶的模式,第二次他可以達到18個字; 可見,對於補救教學的孩子,只要給予正增加、給予鷹架,他仍是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
這次的生字學習,是我第一次嘗試運用於補救教學班的孩子身上; 這是他第一次這麼嘗試,後來我也試著與他做更深入的訪談,我發現,他的語文能力不差,口語表達與書寫能力也沒有想像中差,只是因為一般的課堂學習,老師太強調於書空、記憶、造詞,而忽略了趣味教學; 因此,在這堂課中,我將有趣的教學經驗,與各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