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玩數學

最近參加了數學的研習,才發現,透過課程的活化,真的可以讓題目變得特別有創意; 並且,透過轉化、組裝,更可以濃縮教學時間。於是,我只花了十分鐘的時間,便把趣味數學的概念帶進來,讓幾個小三的孩子,愛不釋手,直嚷著不想下課。

課程是這樣的:

我在黑板上任意寫出三個數字(如2、5、8),要讓孩子們想辦法利用+-×÷的符號,湊出一些數字來(如56、24、18、6、20…等),因此,他們算出來的算式可能如下:2+5=7,7×8=56;或是5-2=3,3×8=24; 或是8÷2=4,4×5=20,這個遊戲,算式與答案有好幾組,讓原本數學程度不好的孩子,也能藉著簡單的四則運算,拼出可能的算式來。後來我發現,孩子不但算出興趣來,還找出我沒找到的答案,如2×5=10,10×8=80; 總之,孩子們認為,數學不再只是課本、參考書上艱澀的應用題、繁複的計算題和令人摸不著頭緒的配合題了;每次只要有多的時間,他們便吵著說要「玩數學」,這是令我也意想不到的!

  這個腦袋思考的活動,容易實施,對大人而言,亦不需耗費大量的時間來運算,彼此找到默契之後,父母師長只需任意寫出三個數字,就他們拼出至少十種以上的答案了; 若是未來學到平方、立方、開根號、大中小括號時,更有不計其數的組合。

  這一招,對於教師的班級經營與親子間的互動方式都極有幫助,教師可以試著在課程的最後五分鐘來實施,家長亦可犧牲五到十分鐘的時間,陪孩子腦力激盪;透過這種快速思考的方式,我發現孩子們的演算能力變強了,粗心的狀況也減少許多;若擔心這個題目玩膩了,亦可改變玩法,例如增加到四個數字、運算符號可以重覆使用、找出所有可能的答案、比大小、分組做攻防戰。

  學習原本就不應該只侷限於課本中,它應該是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可學習的,並且是帶著走的能力;建議師長若有空餘時間,不妨嘗試看看,讓孩子們動動腦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