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政府有意將環境教育的課程融入各公私立學校,讓每位師生至少都要修滿四小時,否則將予以處分,對此,筆者想提出個人的看法。

    政府重視環境教育,其立意當然值得肯定,但政府往往喜歡遇到事情時,就以「加課」的方式,硬逼學校、師生不得不配合; 尤其在中小學,更經常得應付各式各樣的課程,常令行政人員措手不及,也讓師生有力不從心之感。舉例來說,發現孩子揮霍成性時,便規定要上「理財教育」; 飲食不均衡時,便要加「營養教育」; 學童安全出問題時,便要增列校園安全、交通安全等課程; 種種「外加式」的課程,常造成教育人員的負擔,更讓排課節數已幾近全滿的九貫課程,增添不少麻煩及課程壓力。

   筆者認為,採取「融入式」的課程,是最方便,也最能達到效果的。以目前筆者任教的年級來說,此時國語正好上到龐貝古城,不妨趁機融入冰島火山和國道三號走山事件; 數學上到濃度比例的問題,也可融入二氧化碳與空氣的比例關係,以及沙塵暴的問題; 生活科技上到保育類動物,就告知濕地復育、環境荷爾蒙; 閱讀課則印張曉風女士的近作「報告總統,我可以有兩片肺葉嗎」?筆者認為,這也是可行,而且符合社會時事的方式,可以隨時帶給孩子新聞事件,何嘗不好呢?

   環境議題是現階段刻不容緩的事情,只是一味地加課,反而容易造成師生學習上的疲累與反彈,豈不就本末倒置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