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昨一篇 徐 教授的投書,他認為學生態度散漫不能只怪學生,也要檢視教師自身的問題,也讓筆者不禁回憶數年前的大學生活。

    當時的我們,暫時脫離了高中、重考班的壓抑生活,進入大學,到異地求學,猶如脫僵的野馬,凡事自我作主,也難免產生我行我素,不自量力的舉止,如遲到早退、吃早午餐、看小說等; 雖們我們幾位在課堂上稱不上「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生,但我們都知道這是「有知的放肆」,並非「無知」,所以我們擁有大學裡最美好、最難得的回憶; 如今,我們都收起大學時的「放肆」,在教職場上,以全新的態度教導下一代。

    我們幾位現職老師偶爾聚會,總會回憶起大學時的課業、教授,例如哪個教授是「三板教授」(只看黑板、地板、天花板),我們就跟著當三等學生(等下課、等中餐、等社團); 又或是哪個教授口沫橫飛,談笑風生…。而在這無形中,讓我們知道怎樣的老師是受學生敬仰、歡迎的,我們也漸漸循著這樣的模式,複製在現在的小學現場。

    所以剛任教的前幾年,學生的反應會告訴我他究竟是不是聽得懂; 學生的行為也反映出同儕情感與家庭教育; 學生的作業反映出學習的態度與對課程的瞭解; 而學生與我的互動,更看出他們與我的關係。所以,我在孩子的身上看到當老師應有的責任; 也因此,當教授看到學生啃雞腿、睡覺、聊天時,有沒有反躬自省呢?

    學生上課的態度來自於師、生兩方面,就像生命共同體一樣; 現在的教育模式逐漸走向教人,而非教書,更應視學生為主體,教學相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