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潛能的力量
那是一個炙熱的午後,陽光烤得每個人揮汗如雨,汗流浹背; 熱得樹枝乾枯,草木萎靡,花兒垂頭,連曾經在屋頂連跑帶撞的貓咪們,也都頓時躲進破碎的鐵皮裡,暫時消暑。
儘管豔陽高照,仍抵不過神經活躍的朋友—有勉強在午后工作的搬運工人,有趕著上下午班的上班族,有耐不住性子而往外跑的孩子們,也有那些忙著擺攤的生意人,還有像我這種喜歡在午后打球的人。
有一次,和班上小朋友約好,一起在籃球場打三對三鬥牛賽,看著每個小朋友都穿著架勢十足的運動服、運動褲、運動鞋,有些孩子還戴上護腕和護膝,整體的穿著,和職業的小選手不相上下,連他們所組成的球隊,都取了隊名,隊名就叫做「火鳥隊」,有點俗但卻夠力; 我剛畢業,就踏入職場工作,想必體力也應該不差吧!於是信心滿滿地加入了他們的戰局,任由他們猜拳來決定我的去留。頓時間,我像受到各國禮聘的選手一樣,兩隊的人馬就極力要拉攏我過去…。老實說,當下只有一種很「虛榮」的感覺,因為我的球技才不是那麼精湛呢!
才比賽沒多久,我方就以零比五的比數,暫時落後,於是我開始奮力幫助我隊隊友搶球、搶籃板,打得越激烈,隊手的聲勢就越強悍; 明明只是一場假日的休閒活動,竟可以打成如此地「認真」與「暴力」,旁邊還不乏有支持的同學。這場比賽,持續了十多分鐘,對手把我們打得落花流水,最後的差距,竟大到自己都不敢相信; 我才深深體會到,小孩子的潛力與體力真是無窮呀!
以前的我,也是很愛打球的,只是因為有時過於激烈,擔心身體不能承受,才選擇和「柔性」的球友打球,至少在中學、大學這些年下來,都還能打得到水準之上。直到畢業,從事教學工作之後,也才慢慢脫離運動的習慣,也因此,體力方面早已大不如前; 有時候,甚至爬幾層樓梯、陪孩子跑操場、參加教職員運動會,都會讓自己疲於應付。每次在運動完之後,也常諷刺自己:才沒幾歲,體力就不如一尾活龍。
在這次的球賽後,我體會到孩子的精力是很充沛,體力也是很有衝勁的; 有時候我們看國小高年級的孩子,雖然身高差我們一大截,或是幾乎等高,但是身高和體力到底還是不成正比的呀! 有時候,我們也想說憑我們多年打球的經驗,應該能夠輕而易舉地打敗小孩子,但是事實上,卻不然呀! 我們也天真的以為,小孩子應該「禮讓」老師、故意「放水」,但是呢?當孩子玩得越起勁的時候,常已不知身在何方,對於「友誼賽」或是「和平賽」的初衷,也早已忘得一乾二淨。
有時候,我會問自己,是不是真的體力不如前?是不是老師的投籃命中率就比小孩子高?但是在每一次的球賽結束、每一次的經常性思考過後,才發現今天的自己和曾經在球場上叱咤風雲的自己,跟本不可同日而語!
不僅如此,我們更應該相信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潛能,或文或武,或靜或動; 當我們看孩子在靜態活動表現傑出時,我們並不能忽略他在動態活動的表現,也許是真的很不如人,但也可能是非常優秀的一群; 當我們看到孩子是一位「數學白痴」時,他也許是一位「創意高手」。所以,在我們為一個孩子下結論時,應該是從多方面去考量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不同方向的”潛能”。
潛能是蘊藏在我們體內一個很抽象但很有挑戰性的力量; 在平靜的生活中,潛能的力量是不會展現出來的。當我們受到刺激或是周遭環境的影響時,我們才會想出各種方法,試圖解決、擺脫,也嘗試加以改造、融合環境,而這種轉變的力量,就是潛能的一部分。說白話一點,潛能就是平常不會表現出來,但是一旦需要倚靠它時,就會產生比原本還要強烈的能量。
對一位平常不愛打球的人而言,當我們告訴他,假如你不打,我就要取消你所有的福利,這個人會因為受到外在的刺激而試著接觸球類; 然後,當我們再跟他說,下次投球將會有許多觀眾蒞臨,假如你可以投進十球,就賞你一個大獎,他也會因為有外在的環境刺激與壓力,而加緊努力,那麼,最後所得到的成果,就是所謂「潛能的發揮」。
所以,動態如打球的活動也好,靜態如畫圖的活動也好,千萬別忽略了每個人的潛能,尤其是小孩子的潛能更需要每位老師、家長加以開發,以發揮正向的作用。因此,當你下次和一位小朋友下棋時、打球時、跑步時,千萬別抱著必勝的心態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