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是許多親子講座、生涯發展的課程裡必定提及的觀點。從有記憶開始,「自己」就是一個很具體又很抽象的東西; 我們一直在無形的生活中牽繫著「他」,卻也常遺忘了「他」的存在。「自己」是個很神秘的東西,不但主宰著我們每分每秒的生活,更是我們一輩子的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體。
有些人,在追求功名利益時,就忘了原本的自我,因而「迷失自己」 ;有些人,太在意別人的觀點,而在自己的世界裡鑽牛角尖,只為了迎合他人的口味,因而「沈溺自己」; 有些人安於享樂,墜入酒紅燈綠而陷於「放縱自己」;相反地,有些積極的人,為了向前邁進,找出自己的方向,因為「提昇自己」; 更有一些樂天派的,努力追尋「純真的自己」。
我們認識自己嗎?是怎樣的認識呢?也許我們知道自己的年齡,但卻不知道自己在這個年齡所代表的意義,也不知道心理年齡與實際年齡的差異性; 我們也許知道自己喜歡的對象,但卻不知道對方究竟是因為看上我們的哪點而喜歡我們?我們也許知道自己在團體中受歡迎的程度,但卻往往忽略自己也許在團體裡,也會因為某種習慣而受到排斥。
我還記得當我初踏入職場時,滿懷理想與熱忱,很喜歡表現自我,總認為發表自己的想法絕對可以為團體裡增加動力、創意與想法; 我也不斷向同事間提及我對某種設計理念的專業及經歷; 但在長時間下來,我才發現我沒有認清自己,理由很簡單:「在一個職場裡,年輕的小伙子往往沒有發言的餘地。」的確,別人在公司裡待了十多年,都仍默默聽老闆的話,按部就班地將事情做好; 我卻憑自己微不足道的資歷與經驗,在團體裡高談闊論…。因此,在那一陣子,我幾乎是把自己擺在部門裡的高位,試圖吸引老闆的注意,也隨著慢慢地認清自己,才逐漸謙虛、包容他人。直到現在,我們的團體氣氛不但和諧,也會用各種溝通的方式互相把事情的看法提出來。
又有一次,我們公司的教育事業部門,到偏鄉地區去和小學生一同遊戲,我自告奮勇地要和他們一起組隊打籃球,就在選手挑選完畢、上場打球不到十分鐘,我就重重的了一摔,趕緊送往山下的醫院,一連痛了幾個月,都無法正常走路; 會發生這樣的事,其實,理由很簡單:那些山區裡活蹦亂跳的孩子們,早就練就了一副金剛不壞之身,任何跑跳衝撞都難不倒他們; 但N年很少運動的我,卻貿然地要和他們較勁,根本就是不知輕重。我以為,曾經是大學校隊裡的一份子,要打三對三絕對沒有問題,誰知道幾年後的現在,歲月催人老,再重返籃球場,早已是老骨頭囉!
認清自己不是要把自己的優點缺點完全認清熟透,也不是要無時無刻追縱自己的處事行為。認清自己是要在進行一個動作前,先想想自己是否有能力?是否會顧及到他人的感受?是否要顧全大局?有了「認識自己」後,才不致衝動行事,為所欲為。
俗話說:「先看看自己有幾兩重」,意思就在此; 更有一句較粗俗的諺語「沒那個尻川,就不要吃那個瀉藥」,不正是表明了認識自己後,再去謹慎行事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