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流轉社會
看著腳步越踏越急,我們開始尋求慢步調的生活; 看著時代變遷得過快,我們開始回味過往的美好; 看著品牌的創新,我們開始懷念傳統的東西; 看著社會的進步與繁榮,我們開始回憶起傳統的鄉土與文化…。
過去的事物,不代表過時; 傳統的東西,也未必是保守的; 同樣地,眼前的事物,不代表流行,現代的東西,也未必是突破的。老一輩的人,總嫌現代的年輕人,是花俏、追求時髦、耍酷愛炫的一群,說好聽點,我們稱為創新、有朝氣、有前瞻。我們這些還算得上年輕的,就開始嫌老一輩的人,思想怎麼這麼保守、想法怎麼這麼呆板、做事怎麼那麼固執…; 說好聽一點,他們是一群勤儉持家、做事有規矩、按部就班的一群。
有時候,當我們不經意地在路上看到一個很有創意的廣告招牌時,我們總會發出會心的一笑,讚賞設計者的腦筋多麼有創意,像是「煎茶院」(監察院)、「麗髮院」(立法院)、「飛髮走絲」(非法走私)、「大閘蟹」(大呷蟹)…等,這些創意都是這些年來,在年輕一輩族群的腦力激盪之下,所開發出來的創意,不但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更把商家所經營的生意型態表露無遺。又譬如電箱、垃圾筒、舊衣回收箱,也在藝術師的巧手之下,改頭換面。想想看,這一類的廣告招牌或公用設備不是讓我們的生活,多些趣味,也增加一些驚奇嗎?
我唸專科的時候,當時社會上的風氣還是非常保守的,每個學生的眼鏡都是粗黑框大方形的鏡架,男生幾乎都是理個平頭,不然就是梳三七分的旁分頭; 穿襯衫的絕對把最上面的扣子扣上,再打上學校的領帶; 襯衫一定是整齊有打出摺線來的; 皮帶一定繫到最緊,連西裝褲都是燙得直挺挺的,再穿到最緊的位置; 皮鞋規定要用鞋油擦、鞋帶按照規定的樣式來綁; 整體的制服,從頭到腳通通都是統一、整齊的樣式,和當兵沒什麼兩樣; 女孩子也是同一個樣,那時女生頭髮不能超過肩膀,前面的瀏海不能蓋到眉毛; 窄裙得用皮帶綁緊; 學生襪要拉到規定的高度; 學生鞋也是定時要擦,而且進到教室來,不能發出鞋底的踏步聲…。
學校那時候非常注重我們的服裝儀容和生活教育,但是印象中,沒有人對教官覺得反感。一來,因為唸的是師範專科學校,固然要有為人師表的典範; 二來,整個社會上所營造出來的氣氛,就是「傳統」與「保守」; 但是當時的我們,無法感受到我們所處的年代,是極其保守的。想想看,如果現在要一個高中生或是大學生按照學校的規定來穿著衣服,我想,應該會反彈聲浪四起吧!高中已經解除髮禁了,各校也都自訂服裝的標準,只是這樣子的風氣之下,讓原本單純的學生,頓時失去了「學生味」!
有一次我到高中部代課,問那些即將面對學測同學:「你們每天花多久的時間在服裝儀容上呢?」有人回答五分鐘,有人回答十分鐘,有一個打扮看起來非常亮眼的女生,舉手告訴我和在場的所有同學說:「一小時!!」我當場沒昏了過去,旁邊有些同學開始指指點點地說著:「對呀,沒錯,她每天都比家人早起,為的就是要漂漂亮亮地到學校」。我心裡納悶著:「不是才高中生?不是要學測了嗎?來學校當公關的嗎?」她站起來向我解釋她「梳妝打扮」的過程:「早上起床先把頭髮弄濕、吹乾、再弄些水,再加些護髮、髮膠、噴劑,之後再把髮飾弄上去,接著用各種保養品塗臉,有時臉不小心用到水,糊成一團,還要再重來…接著,遇到星期三的便服日,更麻煩了,還要挑衣服,甚至要去媽媽的房間找『較成熟』的衣服,最後,再搭配鞋子、襪子,等整體都OK之後,照照鏡子,就可以快快樂樂漂漂亮亮出門了…。」
從這位女生的答話中,我不曉得是不是很多高中生都有類似的情況,但是,當下,我只覺得一位即將要面臨人生重大考試的學生,絕對不能把時間花在「造型」上,除非她是考藝術類科的; 而且,令人稱奇的是,我去的那所高中部,還算是全台知名、高升學率的學校呢!
如果說,這種時代所帶來的「創新、求變」為的是追求流行與酷炫時尚,我倒不認同這是一個值得讚揚的過程; 因為整體的價值觀已經淪陷成追逐華麗與虛浮的現象。創意、創新、突破、改造,應該是一種智慧型的進步手法,代表的是對傳統的不滿或是不足,而給予推陳佈新的考驗; 表現在吃的方面,應該是覺得傳統的東西吃膩了,所以我們創造出精緻食品,但不是奢侈、花大錢享受美食; 表現在住的方面,應該是覺得以前的房子,可能無法躲避異常的天候,所以創造出更適合人們居住的房子,但絕不是富麗堂皇的千萬豪宅; 表現在生活上,應該是覺得以前的品質也許太枯躁、乏味,所以要創造出有品味夠享受的舒適生活,但不是浮華、盲目的追隨。所以,創造一個新的生活環境,並不是隨著時間的走動而自然生成的,它是需要有智慧有理念才能打造的。只是,在社會的變遷之下,太多了打著「創意」的招牌,去做一些「非創意」的事來。
現代的人,有著太多的文明病、壓力,於是開始嚮往以前的生活,也開始粗茶淡飯,享受原始、自然的食物。話說回來,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解鈴還需繫鈴人」嗎?有很多的餐飲店,標榜的是健康、有機、非基因改造等,也有很多賣房子或是家庭用品、寢具的,標榜房子遠離輻射波、保証舒眠、無干擾的環境。這些都是四五十年代的人,所不必擔憂的。
有時候,我也開始思考,我們走過以前,來到現在,再憧憬未來,我們究竟有哪些環境品質、生活優越感、處事能耐是可以向自己的孩子、後代提起,值得炫耀的?當我們許多人口口聲聲說,時代不同了,究竟是說時代走到了尖峰,環境變好了呢?還是時代倒退,退到一個人心惶惶的地步?又當我們的大官們,常說要帶領我們走出去,放眼天下,與國際同步,究竟我們憑著什麼去與世界接軌?與外國的朋友共同分享屬於我們的榮耀與驕傲?
時代在變!時代真的在變,只是這一「變」,承載著太多的社會責任,承載著現代與過去的交會與融合,承載著創新—守舊、前瞻—後顧的平衡與拉鋸;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同時戀舊,但又同時能邁向前方的眼光,去打造一個有靈魂,有希望的社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