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隨著大學學費有意調漲之後,現在也有學校指出學校宿舍費也要跟著調漲。姑且不論調漲的幅度如何,筆者想說的是大學生對於宿舍應有的價值觀。
報導中不斷比較各學校宿舍的品質與價錢,讓部分的學生對於「大學」產生捨本逐末的現象,也讓原本應該是要有「大師級」的校園頓時間變成比較哪間才是「五星級」的。
學校設有宿舍,最初的用意即在於滿足「方便性」而已,也就是滿足馬斯洛最基本的需求。而如今許多大學生不斷抱怨宿舍大窄,沒有冷氣、隔音不好、老舊…等,似乎將宿舍等同於「旅館」來比較。不可否認地,宿舍品質要有一定的水準,至少基本配備要有; 但若是將「非生活必需」的配備視為宿舍良莠的標準的話,則有失「大學」應有的水平。
筆者以前在師範唸書時,宿舍六人一間,沒有冷氣,空氣流通不是很好,再加上幾台電腦的熱氣瀰漫在寢室中; 我們依舊熬過了這些年,所有的學生也是住校,為的就是收費合理,且有公費補助。而現在的學生,說真的「命太好了」; 學校如果住不慣,還能到外面租房子、開冷氣、烤箱、電視、微波爐一應俱全,倒頭來,房租不夠付,伸手向家裡要錢或四處打工,或者抱怨學費貴,或索性不買教科書(前陣子更有報導指出大學生買書的錢比小學生還少。)
筆者已經脫離學生時代好一陣子了,實難想像當下的大學生。當時,我們總是以「敬業樂群」為最高準則,因為畢業後面對的就是小學生,沒有理由不做好榜樣,因此寢室雖然熱,就忍耐,不然就是到圖書館看書; 肚子餓了,就買包口糧充飢; 作業、報告一律是盡大力量完成。我還記得那時我們的教室前面就掛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標語,因為生活條件不佳,我們才會想辦法唸書來改善家裡經濟。儘管苦日子很多,依舊甘之如飴。
但是現在看到大學生抱怨宿舍網路太慢、宿舍沒有第四台、沒有冷氣,又有洗衣機、電視,真的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現在的宿舍再怎麼差也不會比當時的我們差; 而且,一旦將重心擺在宿舍之後,我們難保與大學本質相關的部分(論文、研究計畫、實驗等)不會因此而與學生漸行漸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