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報載「學校母語日」即將於95學年度開跑。個人認為,學校在實施母語日時,可以將社區、鄉鎮市的特色、文化資產融入,或是與領域中的鄉土教育內容予以結合,也可以規劃主題式的活動。學校亦可以透過各種型式,來傳達鄉土語的資訊,舉凡廣播製作、情境佈置、教師成長、成立相關社團、營隊、增加設備、視聽媒材、圖書,亦可在公共場合、教室落實。
母語日的內容宜配合年級做調整,採生活、趣味、統整化為原則,讓教與學雙向同時進行,以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其實鄉土語言教學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流利地使用自己的語言,也可以利用一天的時間,在導師時間、下課、午餐讓師生都用鄉土語言交談,所以教學過程應該強調多接觸生活、多參與活動,經由潛在課程與空白課程的學習與同儕討論後建構知識。鄉土語言應充分與「家鄉」結合,畢竟只有家鄉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才是最熟悉的,也因此才能使鄉士語言的學習內涵更豐富,學生也能在活動中,體認到人親、土親、文化親的深刻體認。
目前分類:作文、國語文教育類 (231)
- Apr 19 Wed 2006 09:53
學校母語日
- Apr 19 Wed 2006 09:48
母語師資的培育及能力不足
母語師資的培育及能力不足
拜讀昨日母語教學的二篇文章,個人想推出一些淺見,就教於先進。筆者認為應該是師資不足及教材混亂所造成的因素。
- Apr 19 Wed 2006 09:44
從閱讀的重要性談閱讀教學不興的原因
從閱讀的重要性談閱讀教學不興的原因
(一)閱讀--終身學習
- Apr 19 Wed 2006 09:39
從林正盛導演的天馬茶房談語文教育
我喜歡的電影
--從林正盛導演的天馬茶房談語文教育
- Apr 19 Wed 2006 09:33
語文競賽停辦
報載,語文競賽籌備會宣稱寫字比賽禁用異體字與帖寫字,確有其原因所在。
寫字重視的正是”標準字”,由於學生尚在習寫國字的階段,故全國性的語文競賽宜以「正確、教育」為優先考量; 而書法講究的為漢字變化、排列佈局、墨色濃枯,是藝術取向的範疇,適合於美展或藝術展中呈現; 但書法與寫字仍是一體兩面,不可區分。標準字即是教育部編印的”楷書母稿”; 是故為何教師該重視標準字、板書、硬筆書法即是原因所在。教師可能會因為競賽的停辦,而對筆順、形音義、辨別字予以忽略; 而且在電腦字、POP的風行,語文教育專家及教育工作者更應擔心學生書寫文字的基本能力。
- Apr 19 Wed 2006 09:32
台灣文學之爭-杜部長與余光中
繼基測加考作文之後,教育部杜部長和余光中教授的”文學對槓”也再度顯我們的語文教育,隨後的「青少年台灣文庫-文學讀本」也受到不同人士的看法。
筆者統計目前國高中國文教材,文言文在國中出現的比例約佔四分之一,到了高中大增至四分之三,內容涵蓋古文、詩詞曲、便箋手札等應用文體,內容可謂多元,但似乎多了一些。余教授又提出”文言比例提昇論”,希冀再提昇教材的文言比例。筆者並不反對目前文言文的佔有比例,而是反對「文言比例的再提昇」。
- Apr 19 Wed 2006 09:28
華語教師
華語教師應該具備多項能力
語文教育問題近日在台灣掀起極大風波。繼學測火星文、基測加考作文、部長與教授的文學之爭、全國語文競賽廢除之後,華語文師資的供需與培訓亦成為語文教育的另一話題; 筆者想談華語師資的養成對華語文的影響。
- Apr 19 Wed 2006 09:20
書法教學--一學期的進度安排
書法教學--一學期的進度安排
由於POP、電腦字體的日益風行,導致我國的固有傳統文化-書法-越來越沒落。有志從事書法教學的教師,也感於學校課程進度的壓力,或是自身的書法知識不足、技法不張…等因素而作罷。筆者在此想提出個人在教學時及擔任書法社團教師時,對於書法課程的安排,希冀對於有志從事書法教學的老師,能有助益。
- Apr 19 Wed 2006 09:14
迎春~~~春聯(刊於950124國語日報)
~~~~迎春~~~春聯~~~~~
「咚咚鏘…」,新的一年就在寒冷的天氣卻又熱絡的鞭炮聲中展開了。過年除了小朋友歡歡喜喜的拿紅包,大夥高高興興團聚外,還有一樣帶來喜氣的東西,絕對不能少,那就是-“春聯”。
- Apr 19 Wed 2006 09:14
淺談現行國小書法教育
淺談現行國小書法教育
書法是自古以來的傳統,在國小書法教育之所以成效不彰,我認為主要有兩項原因:一是教學時數不足,另一為教師普遍欠缺書法能力。
- Apr 19 Wed 2006 09:11
強化語文教育,閱讀不可少
強化語文教育,閱讀不可少
隨著今年基測加考作文的腳步到來,各大報紙文教專欄、補習班、研習、研討會也紛紛開始將語文教育的焦點擺在”作文”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