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前,網路上瘋傳台中一所國中的運動會影像,因為導師刻意安排,讓腦性麻痺的孩子也能參與大隊接力,因此感動了無數的網友筆者點閱之後,一股溫熱的血脈在體內流竄著,倍感溫馨。

    這陣子許多學校都在辦理校慶運動會,而在傳統的風氣中,也總希望在各項比賽中,能夠獲得佳績,爭取班級榮譽。這樣的觀念確實是正確的,然而也因為這樣的競爭,導致在班級當中,運動細胞較不好的孩子,往往成為旁觀者、板凳球員,甚至成了萬夫所指的害群之馬。倘若,我們對運動會,只是停留於名次、結果的爭取,在你爭我奪中計較得面紅耳赤,那便失去了競賽的意義了。

    在運動場上,常提及運動家的精神,舉凡「勝不驕,敗不餒」、「君之之爭,揖讓而升」、「勝固欣然,敗亦可喜」…,這些都是一種風度,也是孩子們必須學習的態度。這一班的導師,給孩子們非常好的觀念,讓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縱使是跑最慢的也能跑最後一棒,更何況特殊的孩子在群體生活中原本就充滿荊棘,但這次在師生共同歡呼、鼓勵、陪跑中,營造了一個非常感人又充滿生命情懷的氣氛

    我甚至會想,如果這位學生在我的班級裡,我會讓他參與嗎?當孩子或家長看到我安排他在最後一棒時,他們能接受嗎?當原本一路領先的我們,卻輸在最後一棒,我們要用「世俗」的眼光來看,還是要用「教育」的眼光來看?

    比賽的結果,對這班的孩子來說,已不是這麼重要的了,但對他們未來的處世態度,卻大大的改觀他們完成了全台灣的師生都不容易做到的事,他們成人之美,他們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真善美。重要的是,孩子們在同一班級中,能相互體諒、支持弱勢的同學,讓很想參與運動會的腦麻孩子,能夠滿足心會後,校長頒發了一個生命鬥士的獎項給他,期許他能戰勝更多的不可能。

    藉由這次的事件 ,讓我們得以重新省思,怎樣的比賽才有意義的?孩子在比賽中應該學到什麼?也許有了這樣的思考之後,我們對競賽的定義會有不同的詮釋,對於名次,或許會考量不同的教育內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