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那一片海帶進了教室

我們都是海洋子民

「台灣是個美麗的島嶼,四面環海,四面親海,生長在台灣島上的人民,自稱為海洋子民,我何其有幸,在一個海洋環抱的島上生活著、互動著,牽繫著彼此的情感,感受到一種幸福。而台灣之外的澎湖、金門、馬祖,更是一個特別親近海洋的縣市,時刻無不受海洋的影響…」; 這段話,是有一次分享海洋文學時,向在場的老師所開場的一段話…。

    筆者在高雄任教,亦成長於斯; 高雄稱為海洋首都,有高雄港、旗津、前鎮漁港、左營軍港、蚵寮漁港、興達港…,也因此,大高雄積極推動海洋教育,期盼讓高雄的子弟,對於海洋的認知能來越來越成熟,並且讓海洋教育的主軸-「親海、知海、愛海」能落實於生活中。有鑑於此,筆者嘗試將海洋教育融入於個人的專長科目-國語文教學中,列出在語文教學上可以落實的一些面向。

 

海洋課程的實踐

  1. 海洋文本的共備與觀議課: 在目前的三家國語教科書出版社,均編有不同的海洋單元、海洋課次; 有些著重於海洋生態,有些著重於海洋文學,有些聚焦於海邊敘景、海邊情感…等,每一個課次的編寫,都是海洋教育的廣義範疇,只要教師能適當引導,都能讓學生感知到海洋所帶來的無形魅力。因此,在海洋文本的編寫與教學上,可以採取目前教育部積極推動的「共備、說課、觀課、議課」的模式來進行。

        首先,可以採取一個學年的共備,或是跨年段、跨校的共備,老師共同找出課本裡出現的海洋相關文本,並分享自己對於該課的教學策略與教學理念,有餘力的話,可以共同撰寫一份教學活動設計,讓共同參與的老師能回到各班嘗試教學,之後,再找時間分享自己的教學情況。共備的好處是大家可以分享所有與接收他人的,讓自己的教學點子能夠更多元,也更有專業對話的可能。例如,同樣一篇海洋的文章,有的老師想從情意教學帶起,有的老師想從地理環境來說,有的想從生態保育、海洋景觀的遠近景來看,有的想從海的意象連結到自身的海洋經驗。大家彼此分享,再融入語文的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作、記憶理解應用分析創造…等,就能交織設計出許多有趣又饒富內涵的課程。在觀課之後的議課,若能有專家教師的帶領,相信對於教師的成長必定更有助益,直接受惠的便是學生。

  1. 海洋文學的欣賞與創作:在台灣,由於四面臨海,因此漁業發達,衍生出來的海洋文學也相對的豐富與多元。教師可以選擇一些不錯的海洋文學作品,包括新詩、古詩詞、散文、劇本…等文類,讓學生研讀。在研讀這些作品時,不是只有講解字、詞、解釋、修辭,而是可以讓學生從文學中去體會其美感價值。在這些海洋文章裡面的美,包括了許多的層次,包括海洋所呈現出來的自然美感、作者是如何敘寫的,亦即是文章中習得其寫作手法,進而內化成為自己的寫作能力; 包括在海洋、在船上的人如何操作漁船,如何下網捕魚,如何與大海搏鬥的美感…,這種美,是一種人性堅毅、奮勇耐苦的美,藉以讓學生知道令人感動與感佩的畫面,也是一種美的鋪陳。又包括海洋與自我兒時經驗的連結、出走家鄉、出海打拼、遙望島嶼的那種美,便是心靈寄託於海所表露出來的情感,當然也是一種美。因此,海洋文學裡的美,包括了太多的層次美,而這種美的傳達,絕非學生常提及的「自然美、粗俗美」,而是提昇到另一種生命層次、人性價值的美感層次。
  2.     
  3. 聯想、短文與童詩:海洋教育的寬闊性與想像力,就像大海的本質一般,無可限量,因此,在融入語文教學時,可以採取「聯想」的方式,拓展學生的想像能力。「聯想」是一種水平思考,可以詢問學生,「海洋」可以聯想什麼,並繼續追問,如「海洋,會聯想到鯨豚」,因為大海裡有許多鯨豚類的哺乳動物; 「海洋」會聯想到「夏天」,因為每逢暑假,我就會到海邊戲水堆沙堡; 「海洋」會聯想到「包容」,因為我曾經讀過「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當老師追問越多的時候,就能讓學生多說或多寫出一些句子。而越多的聯想與句子,所串連起來的,便是一首簡短的童詩,例如:「海洋,讓我想到夏天,因為…; 海洋,讓我想到包容,因為… ; 海洋,讓我想到豚,因為…」,而老師只要再加以引導第一小結和最後結尾,即為完整的童詩,如「海洋,像是一個百寶箱一樣,能讓我變出許多想法……; ! 海洋真是奇特,常常有不同的畫面浮現我的腦海」。
  4.     ; 而近年推動的海洋教育,正因為海洋是學生熟悉,也是經常變幻莫測的,因此,海就如一幕幕不同的電影畫面一般,能帶給學生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

()海洋教育在作文上的運用在撰寫作文題目-「大海與我」時,可以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六何法」的方式來提出問題。如

  1. who-「我和大海的關係」、「我和誰去大海」、「大海讓我想到某某人的故事」。
  2. WHEN-「什麼時候我會去海邊」、「什麼時候的海聲最讓我有感覺」、「上次到海邊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3. WHERE-「哪裡的海邊我覺得最漂亮」、「我家附近有什麼海邊」、「海邊的哪裡可能會出現什麼畫面?
  4. WHAT-「我到海邊做了什麼事?」、「什麼樣子的大海最能讓我覺得美麗」、「什麼樣的大海最能讓我印象深刻?
  5. WHY-「為什麼家人要常常帶我去海邊呢?」、「為什麼海的顏色、樣態每天都有不同的造型?」、「為什麼大海會有波浪一層一層的襲來」?
  6. HOW-「我如何愛護家鄉的那片大海」、「如何才能畫出一幅美麗的海景」、「我如何把海邊的美介紹給南投的人知道呢?
  7.     ?」、「你『嚐』到的海水有什樣子的滋味呢?」、「你『聽』到海浪的聲音是怎樣子的?」、「『摸到、觸碰』到的海帶給你怎樣的感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問出更多的「六何法(5W1H)」,也可以引導學生閉上眼睛去感受大海所帶來的一切,相信都能讓學生在寫作文時,更加有感。

()海洋文本的情意陶冶: 有關海洋的文本非常的多(這裡所提及的文本,並非只是單純的文章,而包括電影、音樂、名言錦句、廣告詞等)。近日有名的海洋紀錄片<<海上情書>>可以介紹給學生看,並做觀後討論。這部紀錄片除了專業用語不去討論之外,可以讓學生思考許多與「情意」相關的問題,例如「如果離開了家鄉到海上生活,在二年都沒有看到家人的情況下,你會有什麼感覺?」「大海會給你怎樣子的感動?請用一百字的短文敘述出來」、「看完整部紀片你可不可以用一個關鍵字、關鍵詞、主題句來涵括」、「整部片子有沒有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有怎樣的啟示…」、「你比較嚮往陸上的生活還是海上的生活,為什麼」。

  •    
  •     ; 「海洋」不論從表面或是深層內涵來看,本身就是一種極具有情感張力的畫面,所以只要老師能引導得宜,觸動學生的心房,都能帶領出有感的海洋、情意教學!

 

  • -打造海洋的宏觀視角
  •     ; 而我們也如此地幸運,能在大海環抱的地方生活。台灣人,是一群海洋的子民; 談起海洋,我們不這麼陌生,說到海洋,我們也往往有一種親海、嚮往海的衝動; 這些想法與動機,都來自己我們對於海洋的美好印象,但對於海,絕不是只有驚呼其美麗、其變幻莫測而已,而是可以進一步地從更宏觀的視角,切入到教學的現場; 筆者相信,只要我們能善於引導,相信一定可以給孩子不一樣的體悟。

    我讓孩子,感受到海的魅力; 這堂課,我把那一片海帶進了教室,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教學風景,我也看到了不一樣的海洋面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