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十年前,當我們談資訊融入教育時,有多數的人覺得新鮮,甚至覺得不可思議; 二十年後的今日,若不懂得運用資訊於教學中,反而瀕臨淘汰。資訊迅速崛起,對於教學,有利當然也有弊; 身為教育工作者,就是在資訊的利中,取其大利,在弊中去其大弊,讓最好的資源,賦予學生。

    就以近來風行的臉書社群、部落格、LINE等軟體,讓教育的現場活化了思維,但相對的,沈溺其中的學生,也遭來了低頭族的非議。從語文讀寫的角度來看,筆者認為最嚴重的影響,便在於「簡略閱讀,輕薄書寫」,更甚者,連火星文、表情符號、口語用詞,都成了阻撓學生正式讀寫的絆腳石。有鑑於此,筆者認為,資訊的融入,更得留心其所帶來的「語文程度下滑」,進而讓資訊媒介,成就語文學習的利器。

    如果留意讀寫、教育相關的網站,應不難發現其中都建置有不少的讀寫資源,例如各縣市文化局處、圖書資源、新書推薦、寫作競賽等; 當師生熟悉這些介面與平台時,對於課堂的教學,絕對具有加乘效果。有些單位會補助學校申請平板電腦、電子書包,這些都可以讓紙本的教學,轉化成電子上的學習; 筆者曾看過有些老師運用電子白板上課,搭配學生的平板電腦,學生只要用手輕輕一滑,就能翻頁、畫重點、做筆記、答題,甚至還能闖關、認證,這些都是這幾年來許多資訊、教育機構在校園中推行的; 儘管蔚為風行,傳統的黑板、教科書仍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媒材。

    在目前「翻轉教育」當道之際,台大電機系葉丙成教授大力推廣「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誠致教育基金會方新舟董事長與呂冠緯執行長也鼓勵第一線教師能嘗試錄製教學影片,建立均一教育平台。筆者錄製了三十多部影片,讓學生與老師能在家中自學,俟幾天後進入課堂上,再針對影片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思考、討論、發表,這對教學現場而言,就是落實「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環境。又比方說,教師可以透過臉書,成立班級專屬的社團,定時在社團內發佈國語學習的課程,從字詞到篇章,從閱讀到寫作,都是很好的學習平台; 例如,老師可以在臉書社團內張貼問題,如:「上完這一課課文之後,小朋友覺得最令你感動的文句是哪一句,為什麼,請以回覆留言的方式發表你的想法。」老師可以給學生幾天的時間內作答,提出二種留言需求: ()要求學生的答案要符合題目,不可隨意留言或回覆無關緊要的對話。()可針對同學的留言,提出不同的想法或補充說明。教師的題目,宜設計有思考性、符合課程內容,而非限制題、過於困難的題目。

    除了臉書社團之外,也可以嘗試組織班級的LINE社群,採取如同臉書的議題討論模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可以和學生約定在晚上的某個時段,共同上線討論,激盪想法,讓師生無縫交流,增加師生感情。

    有時候,教師亦可擷取某些臉書社團、部落格留言、LINE訊息的畫面,和學生一起討論語文課題。例如: ()在這麼多的留言訊息中,請小朋友判斷看看,有哪些留言是符合發文者,有哪些是垃圾訊息。()在冗長的回覆中,請學生嘗試摘取訊息,找出重點。()請學生嘗試歸納這些留言訊息,說說看自己的想法。()請嘗試寫出自己針對發文者的留言。()請小組討論看看,在發文、推文中,所使用的語句是否流暢、恰當,應該如何修正較好。()請從回覆的留言中,找出正負面、褒貶義的訊息。這些都是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嘗試帶領討論的。

     社群平台的運用,已成了教學的趨勢,它承載著諸多的可能,只要老師能善用資源,相信必能讓自己的教學,翻轉、創新、活化!

 語文社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