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教育的新式革命--<<翻轉教育>>
這陣子,極其熱門的一個教育名詞-「翻轉教育」,幾乎在中小學的校園裡
沸騰翻滾了起來; 何謂「翻轉」、為什麼要有「翻轉」、「翻轉」之後又能帶給
老師、學生哪些不同的改變與成長?而本書的內容,便是帶領我們認知翻轉教
育的概念,以及將翻轉的思維,如何在課堂中活化操作。
翻轉教育,和十年前的教育,有些突破性的差異,那便是希望可以用「師生互
動」的學習取代單一化的「教師一言堂」,並且希望學生的學習,能夠多一些思考、
討論、發表、聆聽、尊重,而非只是一味地「圈與叉、對與錯」,或是在選項1、
2、3、4裡,找一個制式的標準答案; 或者說,老師應該想辦法設計足以讓學生
思考的題目,且答案具有多元性,讓學生願意腦力激盪,小組討論; 同時,在「翻
轉」的時代,家長的態度也要跟著改變; 從傳統認為「唯有讀書高」的價值,進而
轉為「多元皆可取」的認同...。
因此,一場「翻轉教育」,確實像是一場教育革命一般,需要教師改變、學生改
變,連教材編寫、教學方法、家長心態也要改變,如此才能逐步營造一個「翻轉」
的氛圍。
那麼,教師可以怎麼進行課堂的翻轉思維呢?筆者歸納本書的幾個重點,羅列如
下:
(1) 教師應該翻轉課本、參考書的使用習慣:課本、參考書等教科書,對教師
而言,在教學上應該是一個輔助的工具,而不是依賴的聖經; 當我們教學時,
能跳脫這些資料所帶給我們的重重限制、補充、建議,將會發現,我們的教
學將會充滿更多的可能性與可看性。老師要試圖在課本中「跟著感覺走」,尋
找可以補充、加強、增刪的素材,觸類旁通,左右逢源,把這些素材再經過
自己統整後的訊息,再傳遞給學生; 參考書是一般的老師由出版社找來編輯的,
充其量也是國中小的現場老師,而我們都在國中小服務應該也要有能力編出、
想出、設計出編輯團隊所發想出來的資料。教師從課本中也應該有「擷取-內
化-後製-運用-反饋」的能力,而在這些過程中,參考書便是一種參考、輔助的
效果,千萬不能喧賓奪主,取代了教師個人的思想。
(2) 教師編寫教材應該適時翻轉:教師所使用的教材、教具、學習單等,也應
該做一個改變。就以學習單而言,應該多一點讓學生動腦的題型,而非標準、
僵化、單一的答案; 學習單的目的,除了補充、加強課堂上所學的,更重要的
是開創一個學習的機會給孩子,這個機會,包括可以是自己完成的獨立思考
機會,可以是透過兩兩討論的雙人對談機會,可以是小組合作共同鼎力完成
一件事的機會,可以是在有衝突的情境下完成問題解決模式的機會,可以是
尊重他人想法及接納異見的機會。所以,教材的改變,可以順勢帶動學習的
--<<翻轉教育2.0:動手做,啟動真實的學習
文/林彥佑
翻轉,也間接帶給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及生活能力。特別在一個評量講求思
考的題型中(如閱讀素養、今年特色招生的寫作題目),也在講究差異化教學與
個別差異的情境裡,這些教材絕對需要教師親自設計、親自在班級施測與實
施、親自學習評分標準,方有可能達到翻轉的可能。
(3) 師與生的教學互動應該翻轉:許多人總認為認真的老師就是一個滔滔不
絕的老師,但在一個翻轉的時代裡,認真的老師反而是把「滔滔不絕的機會」
留給學生。當學生能流暢且言之有理地訴說某個知識議題時,代表他有內化
所學,並且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 而當他在表達時,也要培養台下的聽眾,使
其做為有禮貌、能聆聽、懂得欣賞與讚美的一群; 當一個人在發表其看法時,
我們允許其他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但不是無禮的插嘴,也不是人身攻擊,而
是可以舉手或等他告一段落之後,再發表自己的言論; 這時,會有許多學生有
自己的想法,縱使異見紛歧,何不藉此讓學生的互動就感染整個教室,讓一
位學生主持討論,老師退居為配角,做觀察、引導、輔助的角色即可。在這
個過程中,我們正在培養一個領導者與意見領袖的能力; 這個角色,他有權利
掌控發言的人、發表者的時間先後順序,但他同時也要面對全班的壓力,這
種抗壓、公平指引,不正是一種學生應該學習的能力嗎?
(4) 知識取得的管道應該翻轉:許多老師仍非常習慣印一課課文的解釋給學
生,或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抄,甚至去背; 但我曾經去思考,這樣「知識取得」
的方式,老師只是在做工廠式的產出,學生也只是被動的學習接收; 如果教師
能開放讓學生自行去查找解釋,用自己的話將解釋抄錄、發表,也許是另一
層面的學習。在知識取得上,對現代的學生而言應該不是難事,現在網路發
達,各校都有圖書館,或是能向其他師長詢問答案,學生只要花一些時間就
能獲得到比老師學養還豐富的知識。在查找的過程中,我們在培養學生使用
網路資源、圖書資源、人力資源的能力; 同時在紛亂龐雜的資訊系統裡,我們
要教學生如何縮小範圍,汲取、統整出有用的資訊,等這些資訊都有了之後
—只欠東風—便是讓學生消化吸收、模擬演練,嘗試對著全班講解。 當一個
學生的知識停留在「自己理解」的階段,那只是個人化、五十分的學習,但
是若學生能將知識提昇到「講述」的階段,那便是互動化、一百分的學習。
(5) 家長舊有、保守的觀念應該翻轉:要改變一個人的觀念,是需要長時間的
耳濡目染才能發揮作用。教育改革不能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舊有的
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了; 有百分之七十的家長可能還認為讀書、成績是最重要的,
只有約百分之二十的家長願意讓會讀書的孩子去唸高職或自由發展; 因此,
在家長觀念要翻轉之際,最重要的是家長本身必須先改變,倘若自己的孩子
真的不是讀書的料,就不要硬逼孩子讀書、考到某個標準,也許學習一技之
長比讀書更實際。倘若自己的孩子遇到的老師,是一位不愛考試,但喜歡讓
學生動手做、口頭發表的老師,也請家長不要責怪老師為什麼不多一些紙筆
測驗; 倘若自己的孩子是讓一個喜歡出開放題的老師教到,請家長放心的把
孩子交給那位老師,因為他正在進行一場活化、思考、非選擇的教學; 倘若您
的孩子,遇到的老師是一位喜歡做戶外教學、踏查的老師,請支持他,因為
他認同學習的競爭力在教室外,而有許多的能力是教室裡無法培養出來的。
這本書,讓我們看到教育的新契機,翻轉了二十年來的教育舊思維,掀開亮
麗的教育新面貌。一場翻轉教育,就是一場正向、積極、自發性的教育改革,
它不需要上街頭,也不需要轟轟烈烈的言論論辯,但是它需要更多親師生共
同參與,在教室中慢慢展開。現代的孩子,是幸福的,他們擁有諸多的資源,
也擁有一群願意改變的老師,但這群孩子也是辛苦的,因為他們面臨了來自
中國、世界的競爭力,也面臨了舉棋不定的教育政策; 哪怕這些都是學生時代
的甘與苦,哪怕這條路走得跌跌撞撞,我相信大家都在努力,讓老師的教學
變得更具前瞻性、開創性與價值性,讓孩子的學習變得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化
思考的可能,而我們所付出的一切,不都在營造優質的環境,成就孩子嗎?